还有刚刚幕中女子批判李清照的《减字木兰花》的下半阙,想来这里应当也要痛批的。
许多男子松了一口气。
原来不是他们的问题,女子自己都是那般认为的,这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女子本就该如此。
这后世……许是礼崩乐坏之故罢。
【这首词中虽然也没什么伟大的思想感情,只是女子思念丈夫的词作,但是从思想上来看,李清照的进步之处在哪儿呢,假如我们不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也不知道她的性格,仅从“两处闲愁”我们就能看出来,李清照并没有像之前《减字木兰花》中将自己放置“奴”位,而是将自己与赵明诚放到了平等的地位。】
【试想将这些诗词放到我们现在,这词的感情也是没什么问题的,但若此中都是“我好想他,他不爱我了我要怎么办?”碰到这样的,我一巴掌解决一个。】
【哎呀,不爱了就找下一个,我们这么漂亮,还怕找不到吗?】
宝贝们,这几天家里有点事情,所以更新可能没那么稳定,还是尽量每天更新。
谢谢大家的支持。
么么。
第104章
李清照
“她……她真会如此说啊?”
时常把爱不爱的挂在嘴上,这时竟还让人抛弃自己的丈夫换一个!
哪有这样的道理?
“当真是不知廉耻啊!”
有人发现即便是痛骂幕中女子,幕中女子也没有任何的反应,便开始大着胆子骂了两句。
谁知巨幕确实没有反应,可他却被一旁的读书人用恶狠狠地目光盯得一句话也不敢再说。
因为没有人知道巨幕从何而来,不知道幕中女子有何神技,万一能够提到他们,就算不能飞黄腾达,也能避灾减祸。
所以是绝不能得罪这幕中女子的。
哪怕许多人也对她维护女人的言论不满。
【除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还有一首特别著名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也是这时期的作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薄雾浓云,大家想象一下,大概就是图中这个样子,雾蒙蒙的。】
图里浓云密布,薄雾不薄,天地间仿佛都被笼罩起来了。
不消片刻,许多人的内心仿佛都开始被阴云笼罩,没有人说得清是因为那词还是图。
然而,很快,女子重新出现,笑意盈盈,像是专门来消解这阴霾的似的。
【我个人其实蛮喜欢这种天气的,多适合睡觉啊,但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就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了,所以在当时的李清照看来,这样乌云笼罩的白日就太长了,实在是令人度日如年。】
【瑞脑是一种熏香,可以治愈头痛,由此我们可以猜测这时候的李清照可能身子不大好,这种应该可以称之为忧思过度。】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明诚有点吃惊,他每次见到李清照的时候,李清照看起来身子都没什么问题。
而且她也从未在信中提及过,她为何不说呢?
【金兽,不是真的金兽,就是金色香炉,其上有兽形。龙脑香就在这香炉中慢慢燃尽,飘出袅袅香烟。】
【另外还有一个我们前面忽视的问题,很多时候因为古代传抄的缘故,诗词会有不同的版本,像这首词就有另一个版本中是“瑞脑销金兽”,按理来说我们平日里写哪个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考试的特殊性,学生朋友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写教科书上的版本,避免在考试时碰到脑子比较轴的批改老师丢分哦。】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这话让曹植眼中一亮。
虽然他得了父亲的命令,现在是在管理科举考试一试。
可是越是想到的细节越多,他就越是觉得有许多未尽之处,尤其是在女子所说的最重要的教育一事上。
他想起许多学子因考官之故而失去自己实现抱负的机会。
由此可见,除了师者重要,这考核者依旧重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转眼又到了重阳佳节了,原本应该和丈夫一起登高赏秋,而如今呢,却只能是她一人躺在玉枕纱幔中,半夜的凉气能将整个人都浸透。】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听到这话,杜甫突然想起了经幕中女子讲解后他看了许多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那时的他是身体冷心也冷,而这李清照只是心冷,但一个“透”字就显得更冷了。
杜甫自己作诗也很在意遣词造句,所以看到了李清照词中的一些优秀词句也忍不住多看看。
其实以往他写诗也以为那些简简单单地闺怨之诗算不得好诗,可经女子讲解后,他再去看李白的诗、李清照的词,就又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