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一个不如李清照的人都能有这样的妻子,而他们没有呢?
他们只能在心中想,这赵明诚或许是个人物,只是幕中女子还未好好地说到。
至少,人家家中是有权有势的吧。
【下片主要写女主人公戴花,反应她的心理活动,就这么几句,我们就能从其中猜出千言万语,怕郎君觉得自己没有花好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怀疑呢?是不是平时郎君总这样打击女主人公的自信心?是不是郎君在外面有人了?是不是自己昨儿个没睡好,面色不佳?是不是只是两人之间的闺房之乐呢?】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明诚可从未想过这些。
花自然好看,可如何能跟人比?
他平时里因着李清照爱花,也渐渐爱看,可他从未觉得李清照不好看过。
她醉时的模样、意气风发的模样、哪怕是没睡好的模样,哪一样都是极好的,自己都是极喜欢的。
可自己真心如此,她怎舍得改嫁呢?
看到幕中女子猜测这郎君养外室他才反应过来,难道是因为他曾有过小妾吗?
就算有过又如何?
还有人能越过她的地位去?
赵明诚觉得成亲好几年,自己似乎并没能完全地了解李清照。
【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处,一千个人能从同一句话中读出一千个意思。在文学欣赏过程中,很多人都试图将他人拉入自己的阵营,所以才会出现了许多对立的流派,其实可能各方本无需对立,但想要自己的观点立得住前提条件就是对方的观点不成立,因此他们才会去抨击对方,于是产生了许多的辩论,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
众人不太明白幕中女子说这个的真正意思,是想劝他们不要去抨击与自己持不同观点的人吗?
其实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到底大家并不是不懂。
但既是有了不同的观点那就难免会有比较。
有时言辞激烈了,就容易争论。
有争论也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很多时候在困惑时茅塞顿开都是因为有了争论。
若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那争论起来可能是酣畅淋漓的,只别无理取闹就很好。
女子似只是随口一提,很快又继续谈论词作。
【其实我个人是不怎么喜欢这下片的,感觉有上片就够了,我已经完全能想象女主人公独美的生活了。】
【但是下片一出就容易让人膈应,女子自称奴,这个称呼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其实是挺普遍的,古代有很多这种糟粕,什么男女七岁不同席,什么女子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甚至有些地方女人不能上桌吃饭蹲着吃的,我一整个地铁老爷爷看手机的表情好吗?】
此言一出,许多人更加沉默了,脸上也露出困惑神色。
没人能说幕中女子这话说得有道理,他们只觉得她离经叛道。
即便是女子们也是这样认为的,男女七岁不同席,女子不抛头露面,那不是为了女子名节吗?
女子若是没有了名节怎么嫁人,女子若是没办法嫁个好人家,这一生不就毁了吗?
大部分的人迅速在心中对幕中女子的话反对了一番,并坚定地认为自己肯定没有错。
道理就是这个道理,这后世女子即便是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改变得了。
倒是许多读过书的女子心中有些波动。
李清照仔细一想,确实也觉得自己这词写得有些不妥。
平日里习惯了,倒是没觉得女子自称奴家有何不对,可奴不是奴才之意吗?
然而这么多年,女子们都这么过来了,即便如她也无法想象幕中女子所说的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何意。
难道女子也可以入仕为官,如武后时一般吗?
只这么一想,李清照就摇了摇头。
不可能,有了武后的前车之鉴,上至天子下至百姓,谁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倒是幕中女子所提到的后面几条让她不由地产生共鸣。
女子不能出门不能上桌,确实不合适,但随意出门,与其他男子同席,总觉也不大合适。
至于蹲着用饭,那不是矮桌之故吗?
【其次是这女主人公对男子的小心翼翼的态度,姑娘们清醒一点,没了男人咱们照样是公主好吗?当然了,还是祝愿各位姑娘能找到真心对自己的人,互相奔赴才是真正的爱情。】
真心对自己。
这话不知惹得多少姑娘心头一跳。
李清照也有些震撼,真心对自己,赵明诚该是吧?
他算是自己的良人。
只是他若真纳妾,这个家便没那么好了。
然而在古代,像李清照这样的还是少数,经过盲婚哑嫁,多数人的婚后生活都是不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