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232)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也有点动容了。

从李白出蜀到现在,李白几乎每一首诗都在表达自己对仕途的向往或失望。

再一联想李白前段时间在宫里写的诗,他在很努力地让自己高兴,虽然他看似不羁,却很重视机会。

“俶儿,李白这事交与你来办。”

李俶顿了一下,似是没有明白他的意思,等李隆基看过来他才老实道:“是,皇爷爷放心,孙儿一定办妥。”

李隆基这样做,既是为了让李白能更自在些,也是为了考验李俶,若是他能用好李白,那在用人方面也不会让自己操心了。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当年颇似寻常人。”这一段是写的姜子牙大器晚成的故事,我们之前讲到过的。】

说起姜尚,李白仍旧颇多感慨。

谁能想到一个七十岁的老者的精彩一生才刚刚开始呢?

跟他们想比,自己的那些愁绪都少了不少。

自己还算年轻吧,不过四十多岁而已。

能碰到的机缘还有很多,这巨幕不就是其中一个吗?

只这样想着,李白心中就微微激动起来。

【“君不见……何况壮士当群雄!”这一段是写的高阳酒徒郦食其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说起郦食其,韩信脸色大变。

当初郦食其游说齐国,以他那三寸不烂之舌便说得田广退兵,若不是自己偷袭齐国,郦食其便不会被害。

对于这事情,陛下肯定是心存芥蒂的。

以往韩信觉得自己功大于过,那么多的功劳足以将此事的过错抵消,可如今看来,陛下想要害自己,说不定也与这事情有关。

有了这个想法,再想起那一桩桩一件件,韩信才发现自己怕是早就让陛下不喜了。

若非自己能帮陛下打天下,或许自己都活不到今天。

【他说,“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君不见,高阳酒徒郦食其起于草莽。郦食其在跟刘邦以前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穷书生。“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他见了刘邦只是做长揖而不跪拜,他的雄辩之才让一向傲慢的刘邦脚都不洗飞也似的来接见他。】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他特别厉害,凭着一张巧嘴不费一兵一卒就说得齐王舍弃七十二城池来投降,指挥楚汉之战也像是对待那旋的蓬草玩弄于鼓掌,“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像他这样落魄的狂客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力当群雄的壮士?】

刘邦也记起了这位能人。

当初郦食其来找他时,他听说对方是个读书人本还不想相见,差点就错过了这么个人才。

然而他没想到,如此能人竟被自己人给害死了。

这个韩信真是不知轻重!

这巨幕的出现就是来帮韩信的,如若不然,他真会对韩信下手也不一定。

刘邦叹息一声,且看他之后表现吧。

【李白借用两个历史典故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平凡的渔夫和草莽书生都能成功,他觉得自己虽然不再年轻,但是依旧前途有望。】

【但是接下来的话,却又开始转向了悲观。】

【“我欲攀龙见明主……”这里的“攀龙”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士大夫……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后用来表示依靠帝王成就功业。】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我”想象姜子牙和郦食其那样得遇明主,于是攀龙飞天,可是雷神的鼓槌却发出震天的响声想将“我赶走,而且天帝的身旁也已经有了许多得宠的玉女,正玩得尽兴呢。“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听到此处,众人都有些不大明白了。

为何李白明明在说怀才不遇之事,怎的突然就说到雷神、天帝去了?

难不成这个天帝便是指的圣人?

这也确实没错,帝王身边的能人志士何其多也,如何会缺了李白一个?

【而后面的两句直译没有太大的意思,咱们可以理解为风云变幻,电闪雷鸣,它暗指玄宗整日寻欢作乐,朝堂内权臣宦官弄权。】

【这个时间点应该正是唐玄宗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所谓月盈则亏就是这个道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而李白带着满腔的热血去到长安想要“攀龙见明主”,可是却失败了,虽然失败的具体原因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从这时候起,李白的诗句中就突然多出了许多悲愤之词,若仅仅只是见不到玉真公主这样的大人物,应该也不至于让他感到悲愤,所以我们有理由去相信他在求谒的过程中遭遇到了许多的冷遇和白眼。】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