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典故出自南朝萧统《昭明文选》,在《长门赋·序》中写了这么一个故事,阿娇入长门宫后愁苦不堪,她听说司马相如文采出众,于是花了大价钱让司马相如为她做了《长门赋》,汉武帝一看非常感动,于是重新宠爱陈阿娇。】
“司马相如①还曾写过这个?”
离他最近的小黄门连忙应下,“回陛下的话,小的不曾听闻。”
果然,这历史乃人修撰,史官尤为重要。
【当然,这事情也存疑,毕竟正史中可没有阿娇复宠的记载,但因为此赋,后世就出现了许多以“长门”表达失意的作品。】
【辛弃疾的这一句正是借阿娇未能复宠之事加上后面玉环、飞燕等表达自己仕途坎坷的失意情感。】
【除此之外,明清小说中例如《聊斋志异》里也有许多的美人意象用以寄托文人们的美好理想。】
【而这些都逃不开屈原香草美人意象的影响。】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郢都。
实在是太厉害了!
屈左徒的作品竟然影响如此之深远!
楚殿内,熊槐开始纠结了,屈卿真是全才,想让他去负责兰台诸事宜,可朝堂之上哪里又离得了他?
所幸屈卿是楚国人啊!
而其他诸国现在都有些酸,甚至连早已被宣告能一统天下的秦国众人也都开始心生艳羡。
秦国一向重武轻文,没有此等人才也是正常。
嬴驷心中也有点不是滋味,若不是秦国没去努力,此次巨幕的重点恐怕都轮不上他楚国。
看来学宫之事得抓紧办了!
【除了这香草美人意象,这《离骚》的表现形式也是 蛮特别的,《离骚》及一些相同形式的作品,借用楚地民歌的某些表现形式加以运用,最后形成了与以四言为主的《诗经》大相径庭的一种表现形式,后世将之称作“骚体”或“楚辞体”。】
【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对兮字等语气词的运用。】
【以上便是三月对《离骚》的一部分理解,但屈原并不止《离骚》一篇佳作,让我们浅浅赏析一下他的其他作品。】
第10章
《天问》
【有疑而问,心存困惑,所以才会不停地追问。】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屈原的另一部作品,《天问》。天问,实则是问天,这里的天非指具体意义上的天,而是囊括了宇宙万物的一个意象。】
【我们想要透彻地分析这部作品,最好是结合诗人屈原的生平经历。其实在分析每一部文学作品时都不应该脱离其背景去谈,当然了,不是说“文学本体论”①之类的观点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只是三月个人的观点。】
【本诗一共提到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结构非常清晰,全诗上下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每个部分又可以划分为许多个小节。】
【首先从开头到“乌焉解羽?”为第一部 分,问宇宙天地。后面则是第二部分,问历史现实。】
【其实《天问》跟《离骚》的思路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一个是从现实到虚幻,一个从“虚幻”,也就是从难以探索的自然到现实社会。我们由此可以猜测作者屈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处于一个迷茫彷徨的状态之中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女子话音刚落,乐声便响了起来,这次她没再坐在椅子上,而是站起身来走到了书桌的前面。
如此,女子距离众人仿佛更近了些。
虽然女子长相可人,穿着打扮也显得精致贵气,就是这姿态太过随意,甚至有点像寻常男子。
这令许多从小受遵守礼教的许多贵族心生嫌弃。
但是此女才华出众,众人不得不服,又不知其来历,故而哪怕心中不喜也不敢说什么。
【曰:遂古之初,……】
一开始,女子的语气还比较平缓,可她诵着诵着却慢慢激动起来,语速变得更快,像是十分气愤。
“此女为何癫狂?”有人疑惑不解。
“休要胡言,当心祸从口出。”
不管此女是后世仙女还是后世妖女,越是身负权柄之人就更是敬畏她。
有人却也仿佛懂得三月,试探性地说道:“必是思及屈左徒之郁郁而终也。”
然而楚殿中的众人看着站在他们面前的屈左徒,并不是很能理解女子的这番激动之情,反倒是那些不解其中意思的乡野村民听到女子的朗诵也跟着女子心潮澎湃起来。
他们虽不懂此诗具体含义,可他们明白他们从未见过的屈左徒在为整个楚国而奋斗,他们也理解屈左徒被奸人所陷的那种痛苦。
他们在心中纷纷祈祷巫神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