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中很多有关月亮的描写,像白玉盘,像飞天镜,月亮在他的眼中,时常都是不一样的样子。】
【他将荆门附近的美丽风景都给记录了下来,可是他还是觉得故乡更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还是舍不得故乡的水,它也像是舍不得我,奔腾不息跟了万里。】
【直到最后一句,李白才把自己的不舍之情表达出来。】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外面的雨微微小了些,但天也已经快黑了。
今日看不到月亮,也不知李十二白在何处,是否因无月而悲伤。
但就算看到了也不见得会有多高兴,毕竟月当还是故乡更明。
【这《渡荆门送别》的标题时常让人质疑,清朝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
【许多人都认为这里没有送别,只有依恋,但三月个人认为,“送别”二字或许可以是说蜀地之水送李白,虽知不可能,但将水拟人化后一下子就变得浪漫起来。】
【而浪漫是李白身上最大的标签。】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一向不大喜欢别人改人的诗句,这人倒好,直接改标题了。
他想,李白用这送别二字不管是不是幕中女子所说的意思,都定然有李白的用意。
不必修改。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仿佛在这讲解中理解了浪漫的含义,但竟连他也一时说不明白。
将水拟人化。
水一直跟在他的身边,或许是一种难分难舍的情愫,所以这就叫浪漫。
【而后到江陵,李白遇到了司马承祯,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终南快捷方式”的主人公之一。】
【司马承祯说李白有仙风道骨,于是李白写下了散文《大鹏遇希有鸟赋》。】
李白都快不记得那时的事情了。
眨眼一晃二十年,那时的事情他许多都记不清了,但司马子微这话他记得,也记得这篇作品,前段时间他还对这篇文不满意对其进行了修改。
司马承祯对李白的影响还挺深的,若是没他那话,说不定李白现在也不会去齐州了。
李白叹了一声,感觉那时总比现在要畅快些。
走的地方少,见的事情少,心中挂念的便少,自然就畅快了。
但他也不后悔,这一路走过来……
正如女子先时所言,那都是自己的人生。
若自己不包容自己,那痛苦的只能是自己。
【李白作为顶级诗人,以乐府、歌行、绝句传世,就像杜甫在律诗上的成就一样,站在巅峰,但是他们的文章其实也是很优秀的。】
【李白和杜甫被唐玄宗注意到,都是因为他们的赋,但是很显然的是,那时候入仕做官只有文才也是不够的。】
这话本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但是却一下戳中了许多人。
他们中许多读书人在看了这些文人的讲解之后心中都多多少少对自己的道路产生了怀疑。
但是他们忘了,虽然单有文才不够,但没有文才就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女子讲解的悲情文人,那以后她还会说到平步青云的文人吧?
总不能因为这些就放弃自己的前途。
国子监内的许多学子都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才会冲到朱雀门前去,如今想着背上还冒冷汗,他们实在是太冲动了。
所幸圣人不追究,他们才保住一条小命。
如今看来圣上也改过自新了,他们更应该收心努力读书,明年的制科考试圣上如此重视,正是他们的好机会啊!
【李白用神鸟希有鸟比作司马承祯,而后以大鹏自比,写下了这篇赋。】
【这篇赋的主角大鹏以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为本体,但虽是如此,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战国时期。
庄子带着弟子们登山停在了一棵大树之下。
弟子疑惑道:“为何论及老师,老师也毫无波动?”
巨幕在这个世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可庄子不仅不在乎,还带着他们爬山,方停下歇息幕中女子就提到了他,可他还是没什么反应。
“她论是她,而非吾,为何波动?”
【《逍遥游》中写大鹏的形体、大鹏的飞翔,却没有写大鹏的性格,但李白的《大鹏赋》中有“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和“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这样带有性格色彩的句子。】
【从这两句我们就能看得出来这篇文章的霸气侧漏,大鹏发怒时,没人敢与他搏斗,大鹏称雄时,没有人敢与他竞争。大鹏不骄矜自大而且凶狠暴戾,每每顺时而行,调整自己的行为。】
东晋。
陶渊明以为庄子心中无物,追寻自由,自然不需要发怒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