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此玉?”陆衡清皱眉,“我未曾听过此人姓名。”
“可那人坚称昨日与您有约,就在梁府,那这盒子……”
“罢了,给我吧。”
“是,”霍鹰将盒子交过去,又道,“那小人先去通知周先生。”
“嗯。”
待霍鹰走了,陆衡清才看着那盒子,慢慢打开。
霍鹰方才说,这是他昨日在梁府向那叫何此玉的人定的东西。
可他全然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
也不对。
也不是不记得这一件事,似乎昨夜在梁府发生了什么,他好像都不记得了。
陆衡清正想到这里,盒子也打开了。
看到盒子里东西的那一刻,他愣了一下。
也是这一刻,记忆忽然如潮水般涌了上来。
他闭上眼。
头好疼。
连带着心脏也是。
第29章 巫县(1)
“少爷, 马上年关了,您要往南去,这一走两月, 恐怕回来都赶不上过年。”霍鹰带着小厮们给陆衡清收拾行李,见少爷骑马过来, 想了许久, 还是想做挽留。
“豫南的案子不能拖,苏大人愿意邀我一同前去, 大好机会, 我自然要把握。”陆衡清又道。
“可之前您不是还说豫南之事难办,朝廷并不打算派您前去吗, 何况那里条件艰苦,您会吃许多苦……”
“霍鹰。”陆衡清看着他。
“属下知道了。”霍鹰很快闭了嘴。
陆衡清不再多说什么。
豫南今年大雪, 此案又发生在深林, 涉及多条人命, 去那办事, 的确不易,他初出茅庐,若非特意申请, 本其实也轮不到他前去。
但……陆衡清抬头,看着面前的翰林别院,那些不堪的回忆就会马上涌上心头。
是他心术不正。
是他丢仪失礼。
他有罪。
罢了,无论此行多难, 总也比继续待在京城好。
等豫南两月回来, 到那时, 他心性稳定,不会再让步, 不会再怜悯,也不会再醉酒。
与蒋怜和离之事,必能很快完成。
*
今年豫南大雪,不少地受了灾,一路上冷风割脸,雪厚难行,陆衡清与应天府府丞苏凌存和大理少卿祁宣两位大人一同前往豫南渠山巫县,中途大雪封了路,无奈下改了水道。
“今年天降灾祸,豫南的百姓,不好过啊。”一路上飘雪,几人坐在船头,看着河道两岸被厚雪覆盖的山岭,应天府苏凌存苏大人发出一声叹息。
“呵呵呵,苏大人可真是心怀天下,”大理寺少卿祁宣忽然笑了道,“不过百姓尚有朝廷赈灾,天寒地冻尚有烧柴取暖的可能,但苏大人……此次命案牵涉众多,又在乡野深山,稍有不慎,被人陷害,哪怕是山中迷失,等找到时,恐怕都成了冻死骨了啊。”
苏凌存听着祁宣的话,一口气憋在胸口,想发作,但又不好发作。
“苏大人,别怪我说话难听,这不都是怕您有个三长两短。”祁宣又笑着道。
苏凌存忍不住了:“你们大理寺的人,都如此口无遮拦吗,路边百姓冻死多少,我们在这船中还有暖炉,苏某说一句,祁大人补十句,祁大人倒是替苏某想得周到。”
“那是自然,”祁宣又道,“苏大人智慧过人,又为朝中命官,晚辈当然更关系苏大人安危,至于那些百姓,天灾人祸,朝廷也已做弥补,我又能如何呢,比起那些性命如草芥一般的百姓,苏大人您才更重要啊。”
苏凌存听着,眉头压得更深:“我倒头一次知道,大理寺出来的人,竟是如此铁石心肠。”
“每日与那些人间血腥打交道,人自然会变,”祁宣继续笑道,“不过苏大人倒也不必把大理寺之人都想成晚辈之类,毕竟晚辈是特别关心您,才愿意如此吐露真心啊。”
“你……”苏凌存听着,越发不知说什么好。
索性,他不说了。
祁宣笑着去船头饮酒,兴致上来了又开始吟唱豫南小曲,苏凌存憋了一肚子气,望着船头那些难民们。
他倒是想去赈灾,可手头这件事关系牵涉更大,否则的话……唉。
苏凌存叹了声气,又见陆衡清从船内出来了。
“衡清,可是睡好了?”苏凌存走过去,问陆衡清。
陆衡清点头:“昨夜睡不着,清理了一些朝廷给的卷轴,今晨放在了船舱左箱,不知苏大人看过没有。”
苏凌存欣慰点点头:“看过了,你整理得细致,整理的思路也确实可行,对老夫也是大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