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很可能要对战李牧,全军上下唯有主将蒙骜能与之一战,所以蒙骜带队北上。
除了阻挡李牧之外,他们也要先行攻城,并且要气势惊人,做出一副秦军主力在此,这就是他们主攻路线的样子来,以此吸引赵国火力,给另一队人马做掩护。因为他们根本不想夺什么龙城庆都,而是派一支奇兵直指邯郸。
蒙骜是秦国的名将,最出名的是一手切割手法,练得比屠夫还溜,每次领兵出征,对方不割让三五座城池给他就别想好,受害者主要是赵韩魏三国。其中赵国最惨,被他薅了三十七座城,连重镇晋阳都被夺走了,现在是秦国的太原郡,简直奇耻大辱。
现在蒙屠夫又举着屠刀来了,赵国岂有不慌的道理?他们必然会加派精兵去阻拦蒙骜。
赵国东有燕齐,南有韩魏,北有胡人,西面又有强秦,要防备的敌人太多了,一大半兵力都陈列在边境,剩下的精兵拱卫邯郸,非必要不得出。
秦国来攻打,边境的兵力不能动,那就只能出动留守邯郸的那一支,届时只要蒙骜做出势均力敌的假象,将这支精兵困在北方的战场,再让另外一人领兵从屯留东出太行,只击邯郸,赵国唾手可得矣。
扶苏跟着听了半天,倒是能听懂这个兵分两路的用意了,一明一暗且互为援军,实在势不可成攻不下邯郸,还可以全力夺取龙孤三城,切断赵国的钱粮兵甲供应,将代地变成孤城,到时只需要围而不攻,自可兵不血刃夺下代地,反正怎么算都不亏,此战可行。
不得不说,制定这个计划的人还是很厉害的,可惜……
此战大致没什么问题了,只剩最后一个重点没有解决,蒙骜作为主将自然要开口问了。
“东出这一支至关重要,臣以为,还是选择一个老将带队比较稳妥,张唐多次攻赵,这方面有经验,不如就让他去。”
这种暗戳戳搞事的队伍重在一个兵贵神速,必须得急行军,同时还要注意隐匿踪迹,免得还没到目的地就被敌人发现了给堵在敌国境内,那就让人笑得头掉了,物理意义上的。
此二者必须是善于练兵且有多次带兵经验的人才能做到,非老将不可胜任,故而蒙骜才如此提议。
可嬴政却摇摇头:“寡人另有人选,张唐虽然善战,但胆气不够,不足以为主将,还是让他跟着蒙卿做一副将吧。”
对此吕不韦表示赞同,张唐真的是铁塔一般的汉子,绿豆大的胆子。
当初燕太子丹来秦国为质,吕不韦曾劝张唐去燕国为相,以联合燕国攻赵。
从秦国去往燕国,途中必须要从赵国借道,张唐就不敢去了,因为之前他打赵国打得太狠,赵国发话谁能抓住张唐就赏他土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刺杀张唐的还真不少,他躲还来不及,现在却要他主动踏进赵国的地盘,这不是让他去送死吗?
不去!说什么都不去,给个丞相当也不去!
可把吕不韦给气坏了。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大家都知道了,提起张唐打仗?赞不绝口,说起张唐的胆子?咦——
蒙骜也沉默了,不得不承认王上说得有道理,只是不知道王上定下的人选是谁?
嬴政:“蒙卿觉得长安君如何?”
“长安君?”蒙骜还真没考虑过这个人选,此时听嬴政说了,才仔细思考对方有什么优势,值得王上亲自举荐。
长安君即公子成蟜,嬴政胞弟,不过蒙骜不认为王上会因为兄弟之情就让长安君领兵,嬴政自小受法家熏陶,他可不是个会徇私的人。
仔细想了想,前几年燕太子在秦国为质时,作为交换,长安君也曾到赵国为质……蒙骜懂了。
见蒙骜露出恍然的神色,嬴政又继续道:“成蟜在邯郸多年,对邯郸的守卫和小路极为熟悉,有他带队,此战胜算可占九成。”
蒙骜连连点头:“王上高见,臣也以为妥当。”
君臣意见达成一致,很快开始讨论下一个问题,扶苏听得干着急。
对着亲爹:什么胜算可占九成?我看八成还差不多,八成有内鬼!
对着蒙骜:你别点头啊!你这一点头,一只脚都踏进鬼门关了知道不!还王上高见,你怎么不说总座高见呢。扶苏觉得这句话真是不吉利。
不行,他得想个办法搅黄了。
本来他是不想在嬴政讨论正事的时候说话的,那是熊孩子做法,但是对不起了,今天这个熊孩子他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