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什么都没有,才会飞奔来上卿府。
扶苏:卑微.jpg
然而蒙骜打定主意要退休,怎么可能再掺和进这种事,两手一摊说:“找我也没用啊,我手里早就没有兵了,哦,倒是有几千部曲,你用不用?”
这么点人能帮什么忙?
蒙骜把拒绝都写在了脸上。
但可惜的是,扶苏本来也不是想让他带兵去做什么,只是需要他陪自己去找韩国使团,当着所有人的面表个态罢了。
蒙骜想不通扶苏这么做有什么用,所以他坚决拒绝帮忙,就算复扶苏推他他都纹丝不动。
扶苏泄气地放弃,练武时都心不在焉的,虽然每一箭还是射在红心上,但仔细一看……是旁边的靶子。
蒙毅眯眼望了一下,不解中带着点无语。
“我说长公子,您这是在校场上做梦呢?”
扶苏闻言看了眼靶子,叹着气放下了弓。
“哎,师傅不愿意跟我去见韩国使团,我郁闷啊。”
蒙毅:“……早知道还不如让我父亲当你师傅。”
现在扶苏的师傅是蒙骜,蒙毅一下子就矮了一辈,明明他才是年纪大的那个!
扶苏摊手:“这可怪不了我。”
毕竟蒙武带兵在外回不来,这武师傅总得找人顶上,蒙家就这么四个人,蒙恬蒙毅还年轻,就只能是蒙骜了。
扶苏百无聊赖地拉扯着弓弦,这是特地为他制作的一把小弓,还不到一石,很容易扯起来,只是这声音‘嘭嘭嘭’地略显烦躁。
蒙毅就好奇:“你这么想让那韩非留在咸阳?那何不去求王上?”
扶苏叹气,因为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让韩非留下的问题了。
*
章台大殿中,嬴政用韩非的话来问责姚贾:“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注)
这是各国人有目共睹的事情,姚贾无从辩解,只能说:“确有其事。”
但姚贾结交诸侯都是为了秦国,他问心无愧,得知这是韩非的谗言,就劝嬴政,昔日桀纣因听信谗言杀死自己的重臣,最后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可见谗言不可信。
对于韩非所说的自己的出身,姚贾也没有含糊否认,而是举了姜太公、管仲和百里奚等人的例子,这几人都曾出身卑贱,可最终他们都辅佐君主成就了王业。
英明的君主不会只盯着臣子身上的污点,而是知人善任,让天下的人才都为我所用才对。
最后这句话说服了嬴政,的确,只要是贤才,能帮助秦国成就王业,又何必在乎出身这等小事呢。
但光是替自己澄清了还没完,既然韩非可以诬陷姚贾借用秦国的钱财私交诸侯,他自然也可以诬陷回去。
姚贾说:“王上,韩非到底是韩国公子,他一心只为了韩国,此人的话不可信,万万不可重用。”
姚贾也读过韩非写的书,不得不说,此人确实有大才,尤其适合他们秦国,难保王上不会起了让韩非在秦国出仕的心思。
可若是其他人也就算了,就算是诸侯国的公子,也有不少在秦国出仕的,比如昌平君。
但韩非这个人,一心只有韩国,将他留在秦国久了,无疑是替韩国培养了一个细作,对秦国一点益处都没有。
姚贾的话与李斯的不谋而合,李斯也曾劝过嬴政:“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注)
如今姚贾又劝,嬴政想了又想,最终叹气道:“韩非以谗言离间我等君臣,居心不良,先压入牢中看押。”
一个别国的探子居然只是看押而不是处死,姚贾对这个结果表示很不满意。
韩非先是踩他的出身,又诬陷他背叛秦国,差点害死他,姚贾心中愤恨,难得与李斯站在了统一战线上,一心只想弄死韩非。
何况,韩非的确有才华,但凡韩王是个锐意进取的,重用了韩非,对秦国来说都将是个大/麻烦。这样的人,绝对不能放他回韩国。
既然在秦国出仕他不愿意,那就只能选择另一种方式了。
离开章台宫后,姚贾命仆从去廷尉府传了一封信,这还是他第一次私下联络李斯,李斯心有所感,拆开一看,果然如他所料,当即在原来的信上面写了个‘善’字送回去。
*
扶苏最终还是跑去韩国使团面前晃了一圈,蒙骜不肯陪他去,他就把蒙毅带去了,反正都姓蒙,多带几个蒙家的部曲,效果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