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钱又从哪来,总不能从他私库里出吧。
这时候也不管那么多,反正能停自然是好的。
别说皇上,逆王也是愿意稍微休整休整的。
他们打仗的时候占了不少城池,是时候换防换人,彻底拿下。
各方默契下,还真让屺王说成,双方暂时停手。
理由自然是为了百姓不想打仗,体恤百姓等等。
实际上,双方都在做准备。
至于因此抬高屺王的声望?
那有什么了。
反正他是自己人。
不管皇帝还是三王都以为纪岱对他们很是信服。
不然为什么一步步地,都是对他们有利?
事情到这一步,论坛上天天都有夸屺王的。
他这哪是打仗啊,分明是结善缘去了。
百姓也好,王爷也好,皇帝也好,似乎都对他很有好感。
纪岱听此却笑:“口头夸夸而已,又没什么好处。”
眼看快到六月中旬,不能再拖了。
“把中央军武器不足的消息告诉三王五王,等着看吧。”
这?
这说了之后,两人肯定你追我赶往汴京跑啊,哪会给皇帝留时间再造武器?
屺王要的就是这个?
梁无忧站出来道:“那我们是不是要打仗了?!”
“不急,还没到时间。”
这还没到?!
他们自从来到这里之后,什么都没干,就种田了。
没错,他们来到这座吴洲城,就帮着在种田。
吴洲城原本是七王爷的封地,他跑回汴京之后,这里就被三王强占。
但他手底下的地暂时管不过来,难免有些疏漏。
等纪岱来的时候,也算半推半就成了西北军的驻扎地。
跟之前一样,十万军士并未进城,而是在城外五十里处安营扎寨。
吴洲城从去年开始,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七王爷在的时候征了好几年的税,七王爷跑了,三王爷又征了不少税,还绑了不少壮丁。
吴洲城的知府也是吓破胆。
纪岱来了之后,一边跟皇帝,逆王们互通消息,一边派手下最稳重的梁不同,梁无忧的爹去到吴洲各地驱逐匪贼,恢复本地的治安。
他们来了不到半个月,吴洲的情况便好了很多。
特别是在江南跟中原这附近,竟然是最安全的地方。
最近要做的,就是帮助本地百姓种田。
能种什么种什么,只要秋冬能收获就行,这样至少饿不死人。
一来二去,附近几个地方饱受战祸的百姓,竟然陆陆续续往吴洲跑。
纪岱似乎觉得这样还不够,让玩家把商贸之路也给搭建起来,稳定当地的物价。
在皇帝跟逆王钩心斗角的时候,吴洲城显然成为战火当中格外不同的地方。
但这样的民生“小事”,一心扑在打仗的两个王爷跟皇帝是看不到的。
三王五王正在讨论最近得到的消息。
中央军迟迟不进攻,竟然是因为武器不够?
这怎么可能。
皇上手握天下铁矿,别的不说汴京郊外专门打造兵器的武器司每年都要清点武器,怎么会突然不够。
肯定是皇上手底下的人贪墨。
这倒也不奇怪。
但贪成这样,也是少见。
想想皇上前些年修的园子,宠幸的妃嫔,似乎知道钱都花在哪了。
前些年皇上身边还有规劝的人,都被他们清理的干干净净,没人在一旁监督,贪墨的数额只怕令人咋舌。
所以才会在打仗的时候,拿不出来东西。
三王五王在狂喜之余,竟然还有一丝愤怒。
当初跟父皇打江山的时候,前面六个兄弟都是出了力的。
他大皇子平时坐镇营帐,管的就是钱粮之物,那时候管的不是很好吗。
怎么现在成了这副模样。
大哥他对得起父皇的江山吗。
不过这个愤怒一闪而过,更多的还是高兴。
这还说什么,进攻!
打到汴京再说!
旁边的小十一?
他来之后什么也没干,兵马也不动,显然不打算打。
再说,都说他带了十万兵力,实际上大家都探查过了,只带了五万人,只要小心防备即可。
有了这层打算,三王五王默契调集兵力,准备长驱直入,直接回汴京。
汴京!
他们早就想回去了!
若有心人在此,也能发现原本默契配合的两个逆王,此时已经有分道扬镳的准备。
谁先到汴京!
谁就更有机会!
逆王可以有两个,但那个位置,只有一个!
想到这,两人的行程更快,一定要快点到汴京。
胜利几乎要冲昏两人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