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见此,就知道此地官员确实按照他的吩咐办事了,否则百姓不会真心实意地感谢。
一连几个县城,收获的情景都差不多。
偶尔有惫懒的县令,那也是做的无功无过。
毕竟有屺王在上面拎着,没人敢不做事。
纪岱已经给了机会,若不想做可以直接下面,相信他们县城里,有的是想接替的官员
一连串的丰收捷报传来,也跟看到的情况差不多。
今年秦州的粮食不说大丰收,那也比过往五年都要好。
各家的粮仓终于可以填充上,各地的税收也变得明了。
今年的夏收,整个秦州都体验了当初屺王城的快乐。
粮价平稳,粮食够吃。
闲暇时还能做做零工,谁不觉得这样的日子好,更别说屺王还讲,整个秦州范围内,鼓励大家开耕。
只是开耕的数字也报上来,不能私自耕田等等。
这就是在鼓励更多自耕农的出现,虽说没有直接削减地主们的势力,那也差不多了。
各地的田地经过这次,也算有了彻查,查出不少地主们瞒报的田产,放在之前,他们肯定会奋力抵抗。
可如今整个秦州,没有胆敢反抗屺王的地主。
除了配合当地清查田地,没有第二种做法。
秦州城里,范州长等人看着今年收上来的税款,深知得来之不易。
以前的税款是问穷人要。
现在的税款那就是该多少就多少,富人给的更多。
不过一年而已,秦州的税务明了,官员清明。
跟范家主事时完全不同。
范康太心里打鼓,更知道现在的屺王要不要他都一样。
不对比就算了,对比起来,更知道当初他们做了多恶。
纪岱对税款的事并未声张,只让大家把各地粮食丰收传出去。
秦州今年的粮食!
大丰收!
亩产已经到一百二十斤!
相比去年夏收时候的几十斤,几乎翻了一倍。
更别说,这个亩产,还是年头平时的产量。
在整个西北,这个粮食产量都是首屈一指。
别看平时什么商贸热热闹闹,最振奋人心的,还是粮食,永远都是粮食!
这个好消息不用刻意传播,都迅速飞遍整个西北。
一手降服益州。
一手又提高秦州的粮食。
屺王,真的在西北站稳了!
剩下八个封地的州长面面相觑的同时,收到屺王第三封书信。
第一封信,是屺王刚来那会,没有人在意他写了什么。
第二封信,是屺王到了秦州,告知他们秦州的情形,去了五个官员探听情况。
这第三封信,言语间还跟之前一样,只字不提夏税的事。
可各州的州长,开始吩咐手下整理账册,整理文书,准备夏税,他们要去秦州看看了。
按理说,三年前他们就该来。
这迟到了三年。
不知是个什么情形。
算了,还是赶紧去吧,否则益州就是个下场,没看他们州长要多老实有多老实。
第54章
秦州丰收, 让整个西北各地都有些振奋。
西北粮食一直不丰,有人说是天气缘故,近些年少雨的原因, 还有人说种的东西不对,应该找更耐旱的农作物。
当然,还有些无稽之谈,说距离中原龙脉太远,地气不丰, 五谷便不丰。
但秦州的丰收也让人知道,只要做好水利, 伺候好庄稼,产量会提高的。
说起来简单, 可农业是一门实打实的技术活,没有一定的底蕴,一定的知识, 怎么可能种出好庄稼。
一时间,被各地冷落近一年的肥料人才跟建造人才,重新被领到各州州长面前。
别管这些官员是不是真的重视种田,但想要高产, 想要更多税收, 那肯定没问题。
纪岱早就给过他们人才,但大多都不重视。
毕竟,谁知道是安插的眼线, 还真给了技术人员。
现在知道秦州夏收的场景,其他各州官员总算明白屺王想要的是什么。
更知道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各地准备着夏税的车马, 就连最远的凉州州长都已经动身,他们会在六月底前到达。
最先抵达的, 自然是益州的州长王石。
王石最近忙得厉害,纪岱对官员的考核文书也发到他那边,一条条一道道,全都是考核标准,也是他要做的事。
他不仅要应付这些事,还要跟之前那些奸商摆脱关系。
王石的突然跳反,让那些粮商根本避无可避,证词都不用,全都捉拿归案,审理跟判决的过程出奇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