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金龙帮的执事哑声叫道:“有话好好说,凡事都可以商议……”
就在僵持之中,路上却又有一队人马赶来。
这次来的是宜州的公差,远远地叫嚷道:“稍安勿躁!不要动手!知县老爷有命……叫把人带回去!”
小侯爷闻言,把手上那执事往后一推,笑道:“来的真真及时。还好没叫我多造杀孽。”
宜州县衙。
李知县得知了京师来的卫巡检打此经过,又是惶恐,又有些惊喜。
他手头这一件棘手的案子,无法处置,见了卫玉就仿佛久旱逢甘霖,天降救星一样。
急忙跑出县衙迎接,先看到小侯爷在马上,他见小侯爷贵气风流,正欲行礼,一转眼又见卫玉下车,更是气度不凡。
李知县呆立原地,左顾右盼,竟不知哪个是巡检。
小侯爷看了出来,笑道:“那个看着矮一些的才是卫巡检。”
卫玉瞥向他,小侯爷笑意加深:“哟,我说错话了?”
李知县却赶紧扑过来,深深地鞠躬作揖:“卫巡检,有失远迎了!”
一边陪着卫玉向内,李知县来不及询问罗醉是何人,只顾同卫玉道:“先前差人回来说巡检驾临,下官兀自不信,可喜果真是大人!”
卫玉抬手制止,只问道:“李大人,方才河岸边看到有几个自称金龙帮的在追杀一名差人,不知何故?”
李知县脸色发黑,先叹了口气,又道:“真是家丑不可外扬,只是也顾不得了!”
三天前,宜州县内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惨案。
死者是住在南城的船工王绔的家人,一大一小,大的是王绔之妻,被先奸后杀,小的是他已经五岁的儿子,被砍伤了脖颈,惨不忍睹。
而在案发当夜,王绔人在码头歇息,并不在家。
有邻居的目睹,县衙的差役廖羽曾经偷偷地跑到了王家……而后又慌里慌张从王家逃走,连房门都忘了关。
邻居觉着异样,大胆过来看了眼,才发现那朱氏赤身死在了地上,而王家的小儿倒在墙根,头上蒙着一件衣裳。
报官之后,李知县即刻命人传廖羽。
那天本来是廖羽当差,但他并没有出现,两个衙差去往他家里,敲了半天门,廖羽才开门,他面无人色,询问他们有何事,衙差们那时候还不信廖羽犯案,只说知县传他问话,叫速去。
廖衙差便说回去加件衣裳,两个差役在门外等了半晌,不见人出来,跑进去后才发现他已经从后门逃走了。
公差回去禀告李知县,听完嫌疑人自行逃了,李知县震怒,立刻下令缉拿。
然而王绔乃是金龙帮的人,这金龙帮作为县内第一大帮派,势力极大。
听说自己帮众家里出了如此惨事,他们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尤其嫌疑人竟然还是公差,这更是炸了锅了。
因廖羽逃走,金龙帮就自发的四处通缉追杀。
廖羽东奔西逃,狼狈地躲了两日,今天总算是被发现了,若不是卫玉来的及时,只怕他会被愤怒的金龙帮众砍成肉泥。
听李知县把案情来龙去脉讲完,卫玉思忖:“这么说他并没有招供?”
知县道:“本来是想传他过堂问个清楚,但他竟然逃走了……要不是心虚畏罪,怎么会潜逃不归。”
卫玉道:“有这么多人想要杀了他,若县衙也无法保全,他不敢冒头也是人之常情。”
李知县看向她:“难道大人觉着他是无辜的?”
卫玉回答:“是否无辜,也要等问过了才知道,仓促定案却不可取。”
可惜那廖羽之前受伤过重此刻仍没有醒来,所以竟无法再问口供。
卫玉稍微忖度,还是得先看看受害者的尸首。
小侯爷一直跟在卫玉左右,盯着她一举一动,似乎对她很感兴趣。
见她要去看尸首,罗醉问:“卫巡检经常做这些事?”
卫玉回答:“并非如此,京城内自有仵作。”
罗醉道:“我看卫巡检倒像是个老手……真是不可貌相。”
那两具尸首已经被带到了县衙内,就在偏院。
李知县领着到了门口,看她相貌清秀矜贵,便又提醒:“样子着实不好看……别冲撞了卫巡检。”
卫玉只一摆手,进内,却见那女子身上披着白布,小儿就在她的旁边,一大一小,蒙头盖脸。
虽还没见到本来面目,只看这个阵仗,便叫人打脚底透出一股寒意。
卫玉走到近前,掀开白布细看。
却见那妇人脸上青肿,却难掩秀丽容貌,身上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伤痕,让人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