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阮家,沈常念说要自己做两个菜,惊得阮家姐妹们心中一震。
为了口吃的给十两银子的有钱老爷,竟还会下厨房吗?
“这有何奇怪,大厨不大多是男子么,只看乐不乐意,想不想下厨。”沈常念蒸熟螃蟹,将大块熟蟹黄改刀后放碗内,加秘制料粉、绍酒、毛姜水爆好备用。
拿起鸡蛋磕巴一下碗沿,鸡蛋清流入大碗内,加入盐、中午没吃上的鸡汤、湿淀粉,绍酒共同搅匀,再把煨好的蟹黄放入备用。
油勺上火,用热勺温油,把大碗内备用的蛋清蟹黄倒入勺内,用手勺轻轻推动,待成芙蓉片浮起成形后,盛盘中,撒上火腿丁。
一道芙蓉炒蟹黄就成了。
说起来,就连火腿丁都是初来阮家时,封疾出去一趟,有人硬卖的,这会倒是用上了。
“这是,我们这儿的菜!我在东城第一馆后厨见过,一份……就八两银子呢。”阮幺妹忍不住捂嘴叫了起来。
她年岁小一点的时候去扒拉过人家后厨潲桶,就见过这道菜。
第189章 第一次赶海
而且,人家的一份,哪里有沈常念做的大份啊。
“你也尝尝?”沈常念自己试了,觉得不太满意,感觉这个菜不适合大灶猛火。
不料阮家姐妹吃了个个惊讶不已:“这太好吃了吧。”
沈常念已经在做那个酸浆点的豆腐菜式了。
豆腐入屉蒸透,削去四边黄皮,切成方块焯水。
炒锅内加芝麻油,中火烧至六成热,放入花椒略炸,呈黄色时捞出不用,加入白糖,改用小火炒至红色时,放入豆腐炒匀。
待其上色后即将葱丝、姜丝、酱油、黄酒、清汤、白糖放入,用文火煨并随时晃动,以免糊底,至豆腐呈枣红色,汤汁稠浓时,淋入花椒油即成。
豆腐去皮,洁净细嫩,飞水可去豆腥味,兼致成形,不易碎烂,为了复刻传统风味,沈常念没有勾芡,文火慢,但可以让这道菜的汤汁慢慢浓稠。
出锅后又是一人两口就没了。
那做芙蓉蟹黄的剩余蛋黄没浪费,和面做了饼子,金黄色的,非常漂亮。
之后就是一人一大碗鸡汤面,今晚就这么打发了。
次日要赶海,阮幺妹提示贵人们,要早点起来。
沈常念一行人回去就睡了。
次日天色还带着蓝,微微的雾气笼罩,天上月牙也清晰可见,封霆先起了。
外头两个面食摊贩还刚放下家伙事,准备烧水,封霆预偌大身躯靠近,差点把老两口吓一跳。
“客,客官稍候片刻,马上就可以吃了。”
“这虾是现捞起的?”
“是昨晚捞起来的,还都活着呢,可以做鲜虾面,很好吃的,绝不敢用死虾糊弄客官。”
封霆瞅着那些虾确实鲜活,便定了十碗鲜虾面,预付了饭钱上楼去了。
封疾第一个就位的,接着其他人也分别过来落座。
第一轮上了五碗面,每碗面条都超过了二两,五只虾,还都是处理了虾头的。
第二轮又上五碗面,沈常念吃不了第二碗,端到手里直接分给了封霆父子。
吃饱喝足,驾车,带着昨晚准备的木桶麻绳啥的去了阮家。
到阮家时,见她们迎面走来,接上马车一起出发。
走了快一个时辰,天已彻底亮了,才到了海边。
阮家说自家有船,但是是廉价匀给了当地的船老大。
在阮爹没有出事之前,他年轻力壮,可以晚上住在船上守着自己的船只,跟人互相交换看船的时候,后来出了事,没人替他做白工看船,
当地的船老大本就是船霸,自然是盯上他的船,还用二两银子一年的价格强租了他的船只,为了不做得太下作,还放话说只要阮家人要用,他随时可以放手。
这些都是阮幺妹一张嘴嘚吧嘚吧说出来的。
这也是一种和北境完全不同的民生,沈常念听的挺有滋有味的。
他们那儿,不靠水产。
船老大这三个字很是新鲜。
“那船老大岂不是很霸道的,没有人管吗?”
“嗐,那边渔村的村长也扛不住人家有船队啊,他收拢了很多混子,谁惹了就没好果子吃的,县衙的,除非出了人命,否则也是不会拿他们怎么样的。”
是了,刁民,谁都忌惮。
说话的功夫就到了,还没掀开帘子,似乎就闻到了一股湿哒哒的味儿。
这就是所谓的海风的气味么。
掀开帘子下车,先被风吹了一个正着,之后入目的便是一望无际的水。
不,是海。
广阔的,无垠的,没有边界的海,淡蓝色涌动着,可近前瞧着水又是无色的。
真是一幕神奇的景象。
“哇,好大。”封疾的感慨,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