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考试后,同样会安排到各个医院,在医院内就有各种副主任、主任、院长等,也相当于古代的医官制度。
【是不是觉得二者几乎一致?没错,这种分级分层教学的方法,至今依然被沿用,王安石真是全才,不仅仅懂文学懂政治懂经济,还是一位教育专家!】
再次被夸的王安石,表面上面无表情,心里乐开了花。
王安石跨越了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五位皇帝,但是在宋神宗时期才得到重用,实行变法。
这一时刻,不同时空下的王安石,都得到了帝王或者身边朋友的青眼,对他的一些改制政策终于开始认真研究。
而对其他古人而言,更为震撼的是天幕中讲解现代分级教育时出现的现代学校和医学院。
“现代的学校,招生竟然有这么多人!”王安石很快就发现了天幕里面的招生考试,乌泱泱一群人涌入学校,分别进入不同教室,竟然都是在进行招生考试!
这何止是几百,简直是成千上万!
而且现代的学校,不同年龄段的学校人都很多!
幼童,少年,青年,都是男女学生混杂,男女教师都有!
“天幕提到过,后世有14万万人,果然是人口众多。”范仲淹羡慕道,“如此多的劳动力都在学校读书,还能有人在社会上劳动和交税,有人真好。”
宋仁宗深以为然:若是大宋有这么多人,那得交多少税啊!羡慕!好羡慕!
【北宋末年,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往朝代没有的特殊人群——儒医,儒医的出现可能让人意想不到,是出现在宋徽宗时期。】
【宋徽宗赵佶除了喜好书画,擅长瘦金体之外,还有个爱好,好医。】
【赵佶亲自撰写了医学著作《圣济总录》,药理医法方剂非常详细,他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亲自编纂医学著作的皇帝。】
赵光义:“……”
这个丢人现眼的后代,竟然也有点功绩?
赵匡胤看着他冷笑,别的不提,不敢打这方面,真的与这弱鸡弟弟挺像。
朱元璋也在嫌弃:“这宋徽宗有什么好说的,靖康之耻还不够丢人的吗?”
朱棣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都没说。
他想起了天幕提到过的大明的土木堡之变,那是大明版本的“靖康之耻”,可是想想那也是他的子孙,丢人,不想被老朱打,还是闭嘴吧。
【宋徽宗在位时期,不仅建立天水画院,还建立了医学校,还编纂了两部医书:《和剂局方》和《圣济总录》。】
“这书,我也看过。”
南宋时期,金国的沦陷地里还有汉人缅怀着这熟悉的《和剂局方》和《圣济总录》。
宋徽宗同样花费大力气,把这两本书刊印后发放给民间,因为通俗易懂,病例选取的接近普通百姓的生活,流传性很广。
“徽宗皇帝还设置了官药局,收购民间药材制作,然后出售经官府的大夫炮制过药材或成药,比药商卖的便宜许多。遇到灾荒疫情,还会发放免费的汤药给我们预防疫情。”
汉人说着,长长一叹:“皇帝陛下啊,您是好人,可是不会做皇帝就不要当皇帝嘛,当个富贵王爷不好吗!”
他也不想承认这么耻辱的皇帝,不想回忆那段耻辱的过去,可是他还是认可大宋的。
大宋曾经那么辉煌,大宋的皇帝也并非暴君,可是,可是……
可是怎么那么无能!
国君丢脸丢得是整个国家的脸,让他在金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宋徽宗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医学校,从各儒学中选拔通晓医术或者对医术感兴趣的人员入学,既教授专门的医学知识,又学习儒学经典并进行考试。】
【此外 宋徽宗还按照儒生科举的官阶 设立了22阶医官 将“大夫”、“郎”等不同品秩的官阶授予医官 大大提高了医官的地位。现代我们对医生尊称“大夫” 正是始于宋徽宗。】
【自此 儒医成为了一个有儒学教养有修为的群体。】
整个社会的医生 素质大大提高。
这样的环境与氛围 也为宋朝后来名医辈出酝酿好了足够好的条件。
【从医入仕不仅可以得到物质上的厚待 还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因此不少人都趋之若鹜 使得宋后期一度出现了医官泛滥的情况。】
【官方不仅仅出面组织人员编纂医书和本草 设立校正医书局、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等医学医教机构 对民间百姓而言也是巨大的福利。但是另一方面 也增加了朝廷的开支。】
刘彻算是看明白了大宋的作风:“的确是瘸腿。这就像是后宫 喜欢哪位夫人 就只去哪位夫人那 这怎么能行?就不懂雨露均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