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如此,人更应如此。”
【也可以说明,商朝时期父系已经压制了母系,但是至少,还有母系部分残留,允许妇女掌权】
【甲骨文这个时期的文字,到了后续会看出鲜明的对比】
【再到了“奴”,奴隶的奴,奴仆的奴。甲骨文中的奴,是反手被捆缚在身后的“女”字,双手从身前变成了身后交叉,像是手被绑在身后。这表示战败被俘虏沦为奴隶的人。但是战争时期被俘虏的只有女性吗?并不是。】
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战俘,各个朝代的战俘。
如果是正常的战败,男性战俘,也就是敌国的士兵更多;
只有灭部落灭城灭国之后,才会有大量的女俘虏。
战俘也不是全部会被杀,在商朝重视人殉,男女战俘都会被带回去用来祭祀神明。
其中漂亮的女俘虏还会遭遇到更污辱的待遇,但是污辱她们的人不但不会反思,还会更加贬低。
造字者就是这么神奇,只用“女”字的甲骨文来演变成为“奴”,一边把对方踩到泥里,一边又放纵自己的欲望玩弄卑微的女俘虏。
【从“妻”和“妾”的甲骨文也可以看出地位的差异】
【“妻”和“敏慧”的“敏”是相似的甲骨文,刻画的非常柔情,看起像是翩翩起舞的女子动态】
【“妾”则非常简单,就是“女”的甲骨文上面多一横。因为商朝时期的“妾”许多都是从战俘或者罪人里收纳的,这一横,比较类似枷锁或者绑缚住的绳子】
西晋时期,石崇府上,备受宠爱的小妾绿珠正坐在池中的凉亭内,漫不经心听着天幕,手里笑嘻嘻地把珍珠宝石当石头去打水漂。
宝石在水面上莹莹生辉,跳跃着,活泼地像是一尾游鱼尾。
但是当宝石沉入水底,她雀跃的心也跟着沉入水底。
“被枷锁或者绳子绑缚着的女子,从战俘或者罪人里收纳的女子?”绿珠抬起头,看着天幕脸上的如花笑靥消散开去。
她突然觉得有些寂寞,或许,是因为夫主去了其他宠妾那里;
也或许,是因为她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归处。
如今夫主树大招风,外面已经有了不少传言,说夫主必不会长久。
若是那一天真到来,自己该怎么办?
跟天幕上这样,再次沦为俘虏,沦为别人的妾?
还是……
绿珠无意识打翻了盒子的珍珠宝石,看着宝石咕咚咕咚落入水中,瞬间消失了踪影,她的眼神恍惚了……
【“婚”,古时候作“昏”。很多人解释说是因为古代结婚多是在黄昏,再往上古时期推,是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时候,男权越来越强势,但是母系权威还很重,所以男性会在黄昏的时候用野蛮的方式去抢占女性。即“抢婚”,黄昏是最好的偷袭时间】
“胡说八道!抢婚就是我们这块儿的习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大山里,依然保留着抢婚习俗的乡村里,男人们破口大骂,一个比一个激动。
尤其是还单身着的男人,一边骂一边快速想着要不要今晚就去抢一个,万一天幕说了之后发生什么变化,自己岂不是一辈子娶不到媳妇,家里香火就要断绝了。
——在许多朝代,甚至是现代,许多经济落后的地方依然有着“抢婚”的习俗。
他们只需要男子看上女子,便会约好几兄弟,找准机会直接把女孩抢回家。这一抢,自己的家就成了娘家,一年只能偶尔回去几次。夫家就成了日日需要辛苦、需要孝顺老人、伺候男人的家。
没有人问女孩子愿不愿意被抢,也没有人问她想不想离开。
当地习以为常后,女孩子的闺蜜朋友甚至会配合男性把女孩单独带到某个地方再离开,方便男性和友人作案。
女孩被抢走之后,男方的家族女性会劝说她服从,并且以她们自身的例子来告诉她,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女孩被抢走之后,男方的家族会直接给女方家里定亲,而几乎所有女方家人都会答应——毕竟,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已婚的男人看到自己妻子眼神变得异样,妻子的娘家人也在外面看天幕,当着小舅子不好打骂妻子,于是迁怒天幕:“还没结婚的小娘子信口胡说,不修口德,以后嫁不出去。”未婚男人大言不惭:“谁敢娶这样的小娘子,换我白送我都不要。”
但是在一山之隔的城里,在高高的亭台楼阁上,一群世家子弟对此点评:“抢婚实在野蛮,正经人家的婚姻,三媒六聘一样都不能少,我们这样的大世家丢不起这种人。”
——当经济条件好了,男人开始要面子工程,就会形式上做得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