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在对外贸易中以丝绸占据不容置疑的优势地位,汉朝的织女们听着后世的缫丝技术感到不可思议。
后世不是连织布技术都进步了许多吗,怎么缫丝技术彻底停止,纹丝不动?
“那些臭男人自己不养蚕不缫丝,管起别人的事倒是一套又一套。”有织女一听到天幕说得各种不允许,就想骂人。
一听到又是那些只会说理论的男人说的屁话,他们若是真关心蚕,怎么自己不去养蚕,不去把蚕破茧而出的蛾子养起给它们养老送终!
【日本的丝织品超越大清之后,不仅仅是商业上取代了大清的丝绸贸易地位,还为日本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以及称霸世界的经济基础。】
【清末时期,日本相继对俄罗斯宣战,对清廷宣战的背后,是经济基础已经超越了俄罗斯和大清。】
清朝时期,儒学更为兴盛,出现了大量“儒商”,行商思想上出现了“义利”的取舍之争。
“取义不取利”原本是儒家的思想,在清朝却被运用在商业上。
这并不代表他们完全不想要利益,只是学会了儒生的遮羞手段,在攻击自己不认可的商业手段时,就可以攻击对方“不义”。
比如抗拒新型缫丝机,名义上“不义”,实际上是大商人手下的纺织作坊里,女工比缫丝机还要廉价。
明末清初出现了各种作坊,清朝继承了下来,纺织作坊非常普及,纺织女工遍地都是。
大商人宁愿用廉价的女工,成熟的技术,也不愿意因为冒险放弃到手的利益。
本质上,依然是既得利益者的保守势力,赢过了想变革的新兴势力。
【清朝人怜惜蚕宝宝的生命,其实让我非常疑惑。】
【怜惜蚕宝宝的生命时,也没见你们少吃阿胶,少用龙涎香,少用虎鞭,少收藏犀角象牙。】
阿胶是驴皮制作的,龙涎香是抹香鲸的肠道分泌物,虎鞭不用说,老虎都秒射还想靠虎鞭壮阳,做梦比较快。
然而因为贵族追捧,为了这些东西,多少驴子、鲸、老虎被杀。
华夏原本是有4种老虎,分别是华南虎、孟加拉虎、印度□□,虎、东北虎。只有华南虎是华夏独有品种,现如今在野外已经灭绝了。
犀角象牙是犀牛和大象最重要的武器,没有之后只有一个下场:死亡。
还有鱼翅,鲨鱼被割掉鱼翅之后,只有死亡。
一直到现在,海外仍然有许多人骂华夏人滥杀动物,破坏生态平衡,但是老实说,有多少普通人用得起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又是谁带起来的风潮?
是皇帝,是贵族。
皇帝贵族有需求,官员投其所好,就有了血染的贡品。
就这样,你还说,怜惜生命,取义不取利?
这一刻,大清所有贵族都感觉被骂了。
【大清的丝织品行业被日本人取代,陶瓷产业被英国人取代,最后,茶叶行业被印度取代。】
【英国的植物间谍偷盗茶种,种在印度,这个故事前面讲“植物间谍”时说过,这里不多叙述。】
【这里讲一下满清的支柱产业——人参。】
【美国成立后,为了发展经济,开始与大清贸易往来,让大清卖不出去的丝绸与陶瓷短暂的被美国接手。】
【美国考察过大清的市场,发现大清贵族很喜欢人参,恰好,美国不仅产,本国人还不喜欢。
于是,他们带来了大量的人参!】
人参并不是华夏独有,也不是亚洲独有。
1701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皮埃尔·杜德美来华传教,由于其精通地理、数学和植物学等“西洋技法”,清廷将其派往冀北、辽东、满洲一带测绘地图。
在测绘地图的过程中,杜德美接触到了华夏人非常在意的一种“灵丹妙药”——人参。
因为杜德美精通地理,首先他根据华夏人参的生长环境,北纬39度到47度之间,猜测本土是否也有人参。如果有,就可以卖给喜爱人参的华夏人。
杜德美人参的药用价值、形态、生长环境和采集方法等详细资料,以及自己的猜测传回法国,并且在几本科学杂志上对其进行了介绍,引起了另一位名叫约瑟夫·拉菲托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的注意。
恰好,约瑟夫·拉菲托曾经在魁北克印第安人——易洛魁人那里看到过的一种类似的草药。
于是,拉菲托再次启程去北美,找到了想起了自己易洛魁人的巫医。
巫医介绍,印第安药材“嘎兰特恩”,意思是“像人草”,根部类似人形,于是到了当地去寻找。找到之后,发现与华夏人参同属五加科,但是有些许差异,于是命名为“美洲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