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大明的海商灵活,海外建厂的还是大明商人。就地取材的成本比进口木材便宜,在当地雇佣工人应该也更便宜。但是若是在大明买海船,就更贵了。”
桑弘羊有些可惜,大明官府不重视商人,但是商人的脑子还是很灵活,可惜了,不被重视,最终便宜了东南亚人。
“木材不够,大汉自己种树。铁矿不够,继续找矿开采。”刘彻霸气的给出来自帝王的命令,“海外也不能放过。”
他野心勃勃看着未知的地域:果然,疆域还是越大越好。
大,才有机会找到更多的宝藏!
【在郑和下西洋时,知道去大明朝贡可以换来更多好处,东南亚国家非常积极,搭乘郑和宝船去大明朝贡很积极。当郑和不再下西洋,东南亚国家完全不愿意自己花钱去朝贡,以致于到了万历皇帝年间,还有人以为大明的皇帝是洪武皇帝或者永乐大帝。】
“难怪天幕说大明的朝贡制度是当冤大头,这么看来,就是养了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李世民深深感慨,他就算当天可汗,说天下人都是他的子民,也没说子民不肖时不打子民。
“夷人畏威而服德,想要靠怀柔靠利益拉拢,只有等着被吸干血然后彻底蚕食。”
尉迟敬德亮起了拳头:“还不如打服再说。”
秦琼也微微笑着:“孩子不听话时,打一顿就好了,大明就是打孩子打少了。”
“打仗不需要钱吗?”房玄龄看着武将们大放厥词,一句话把所有武将干沉默了,“军费你们给?”
武将们:“……”
嗯,刚刚他们说什么了,什么都没说。
李世民也不说话了。
天幕说什么来着?
大明一直缺钱?
那没事了。
或许相比军费,还是那点赏赐更省钱吧。
这一点,身为帝王李世民很懂。
【永乐盛世都缺钱,后面怎么能避免?】
【所以我们能看到,嘉靖皇帝想要炼丹修道,就得派小太监去民间敛财,小太监去盗了他老祖宗的墓,最终也只是轻拿轻放。】
【或许,小太监也知道,民间不断被搜刮之后,根本凑不出嘉靖想要的钱财,只有去他祖宗的墓里“吃大户”才有希望。】
嘉靖的丹药里,除了童子尿,“红铅”,即宫女被逼采取的女子葵水,还有黄金、丹砂等贵重矿物。
当大明国库在缺钱,缺金银铜的时候,嘉靖为了自己的长生梦,还在用黄金炼丹。
.
“刚刚朕听到什么?丹药是用什么做的?”
刘彻有些崩溃。
天幕说过历史上的他也曾被方士欺骗过,他不会也吃过这些玩意吧!
大臣们比他神色轻松的没几个。
秦汉时期,信方士的并不仅仅是帝王,许多王公贵族家中都有供奉方士,彼此互相介绍,一起愉快磕丹药。
刘彻被骗的一些方士,本就是大臣或者贵族用过后觉得好,才推荐给帝王的。
也就是说,论吃丹药,大臣们吃得更早。
现在,一个个都有些痛苦,甚至隐约感觉自己腹中有些疼痛。
完蛋,不会是丹药中毒了吧!
【嘉靖皇帝去世之后,隆庆皇帝开放了海禁。海盗有了经商途径,摇身一变成为了商人,开始重新捡起海外贸易。】
【至此,困扰了大明几百年的海盗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所以你看,海盗真得是刁民难驯吗?】
【就如同山贼,什么时候最多,百姓吃不上饭的时候,朝廷昏庸无道的时候。】
福建巡抚曾经说过一句话:“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开海后到明朝末年,东南沿海再也没有了所谓的“倭乱”时间,萎靡了两百年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恢复起来,来自日本和西洋的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大明,暂时缓解了大明的白银危机。
但是,依赖于外来的白银,最终也带来了外来的危机。
.
明朝,也曾出现过海上贸易的繁荣期,那就是“大帆船贸易”。
“大帆船贸易”,始于开放海禁之后,西班牙等国家发现美洲之后。
当时欧洲已经实现了金本位制度,美洲的黄金主要运往欧洲,但是白银怎么办?欧洲的白银已经贬值了。
当明朝开放海禁,西洋人惊喜地发现,在大明,白银依然很有价值!
东方的大明王朝渴望白银,西方的欧洲王室渴望大明的陶瓷、丝绸,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出现了一条跨越几个大洋的国际贸易航线。
欧洲人从美洲开采并且冶炼白银,带着白银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抵达东亚购买大明王朝的陶瓷和丝绸,再把这些物品运回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