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根据考古史料,能看到晋朝已经有了海上丝绸之路,会利用磁石来制造指南针航海,最远从东北经过草原抵达欧洲。
在陆上,丝绸之路通过中亚和草原,与斯基泰人进行商贸,甚至还有斯拉夫人,在晋书中称之为“沙楼人”。
晋朝曾经与罗马人做生意,晋朝商人航海到罗马帝国,用上千匹丝绸换取罗国帝国国王的金刚石等珠宝。
东罗马的商人也来到广州和晋朝贸易,司马炎亲自到广州和东罗马商人贸易,购买过香蜜纸,珠宝,火浣布,南亚的佛像,香料等商品。
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仍然以罗马帝国意大利和埃及人、安息的波斯人和南亚各国商人为主要通商对象,还包括沙特、澳洲、菲律宾、缅甸等记载很少的国家,丝绸之路位于中东的重要海陆口岸,是被称为“斯罗”的叙利亚。
不过晋朝有一点比较特殊,实行的是朝廷垄断海外贸易制度,比如对外通商口岸广州,是中央直属,所以司马炎亲自去做交易,这里的交易利益全部进入司马炎手中,是重要的财政支撑,后世基本沿用了这个政策。
.
“难怪天幕要求重视工业,想要发展商业,也离不开工业技术。”李世民听到《禹贡地域图》有些心痒痒,这图他只在其他书籍中看到过只言片语,并没有看全,听到天幕的推崇,立刻有了兴趣。
“有了更大更好的楼船,船舶才能走得更远,商贸才能开展的更广泛,才能挣来更多钱财,维持军队和国家的开支。”
工部尚书平日不受重视,此时昂首挺胸,笑傲群部。
现在知道工匠的重要性了吧,想要钱,还不是都得靠我!
李世民直接点名:“裴矩,你也会画地图,这裴秀不会是你老祖宗吧?”
裴矩的头发胡须都白了,他已经因为年迈致仕了,之所以在宫中一起看天幕,是李世民出于天幕对技术的重视,特意把会画地图的裴矩请来的。
这一下,还真有用。
裴矩眼神怀念:“回陛下的话,的确如此,我们都是河东裴氏。”
裴秀是魏晋时期的人,西晋亡国后,裴氏其他人曾经效力前凉、前秦、前燕、北魏等政权,河东裴氏依然人才济济。
裴矩的父亲裴讷之曾入仕北齐,官至太子舍人。
而裴矩自己,先后担任北齐北平王和高平王的幕僚,北齐后来灭亡了,裴矩又曾经效力杨坚,杨坚去世后,继续效力隋炀帝杨广。
把杨广也熬死之后,裴矩先是效力李渊,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和虞世基的弟弟虞世南一起为李渊编撰《吉凶书仪》,又把李渊熬成太上皇后,继续效力李世民。
裴秀曾经著作的《禹贡地域图》是华夏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并且,裴秀在书中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后来被裴矩继承下来,运用在自己编撰的《西域图记》三卷众,被用来向隋炀帝展示了西域四十四国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李世民兴致勃勃:“那《禹贡地域图》你家还有吗?朕在宫中看到的不全。”
“回陛下的话,自然是还有,还有一副《地形方丈图》,也是裴祖所作。”裴矩点头,他正是受到裴祖的启发才做的《西域图记》,特意搜集了裴祖画过的所有地图,反复琢磨,换个其他裴家人,不一定有。
说着,裴矩苦笑,也有几分意外:“我本以为这样的地图无人喜爱,连家中族人都不愿意学习阅读,没想到天幕会如此重视。”
看天幕把裴祖的名字挂到了月亮上,裴矩都羡慕了。
长孙无忌笑着提醒:“今日过后,天下人都想借图一观,我看你不如把它印刷出来,让你裴家制图技术天下扬名。”
这话不但说到了裴矩的心里,裴矩下意识抬头看向李世民,发现李世民也是眼神赞同。
他是一位开明的君王,现在巴不得多一些技术书籍开启民智,朝堂之上各方面的人才再多一些。
裴矩已经年迈,新的地图人才完全没有接班人,若是能因为书籍涌现新的人才,那是再好不过了。
裴矩拱手应喏而下,还多了一个小心思:“老臣已经年迈,教授学生恐怕来不及了,但是家有余财,愿意取出部分钱财设立‘裴矩奖’,来选拔民间的地图人才。”
此言一出,李世民哈哈大笑。
“裴老,朕还以为你老实,你倒是一点也不老实!”
这明显是学后世的“裴秀奖”,来选拔人才,裴矩的反应倒是快得很。
裴矩微微笑,他上不了天,但是在这地上,自己出钱自己挂名,总可以吧?
李世民大手一挥,就允了,反正也不要国库出钱,帮他选人才的事,李世民很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