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游击战影视资料:
士兵分为小支部队,分散入地形复杂的山中,隐藏在青纱帐玉米地或者高粱地里,等待着日本军队路过时给出突然一击;
士兵分散为数人,分散进入村庄里,与村民混居,看不出异样地接近敌人,然后给出突然一击!
在地上被扫荡搜索,于是在地下挖出复杂如密道的地道,并且布置上各种机关,可以防止毒.气、防止烟熏、防止水灌入,还有各种作为障眼法的死路,活生生在地下挖出了一个迷宫;
火力不够,就用数量取胜,把地.雷的技术不断降低,降低门槛后,制作《地.雷制造使用法》《各种地.雷触发装置法》等小册子,给村民普及简易地.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让村民一起造地.雷。
在华北地区,实现“村村会造雷,户户有地.雷”,然后在关键位置布置地.雷.阵,让日本人来一次就自寻死路。
甚至当村里铁不够了,开始就地取材。
村民没有铁壳子做地.雷,就用铁水壶、酒瓶、醋坛、罐头盒子、木头,甚至是凿孔的石头,统称为“土地.雷”。
因为普遍贫穷,到后来村民连坛坛罐罐也不够,于是开始普遍制作“石雷”,因为石头可以取之不尽,而且伪装性好。
后期,当地.雷产量变大,华夏的地.雷战杀伤力也涉及到方方面面,从防守变为“进攻性地.雷阵”。
.
华北民兵结合地.雷,开始主动诱敌。
黑灯瞎火的夜晚,一群民兵鬼鬼祟祟靠近一根电线杆,大晚上的来冒险爬电线杆。
特意挑选的善于攀爬的民兵,背着包带着大剪刀往电线杆上爬,还有两人在附近放风。
看着负责剪电线的民兵在包里摸索半天还没找到剪刀,扶着梯子的民兵急的恨不得自己上去剪:
“快点,利索点,还要埋雷呢。”
民兵没好气道:“你闭嘴,生怕小日本听不到是吧。”
从工兵手里借的绝缘剪刀找到了,他一咬牙,快速去剪。
远处的大树上还站着一名民兵,从高处勘探着敌情,怕他们爬电线杆被敌人看到。
电线杆上的民兵终于剪断电线,松了口气,快速收回剪刀,直接从电线杆上溜下来:“好了。”
但是今晚的工作并没有结束。
电线剪断,其他民兵还在地上埋雷,地.雷阵需要布置引线,动作需要谨慎。但是电线一断,日本人会立刻过来抢修,他们的时间紧迫。
远处,树上传来一声古怪的猫头鹰叫:
“咕咕咕——”
那是他们约好的信号。
民兵不再耽搁,把最后一枚地.雷埋好,快速闪到早就寻好的躲避点:
“走!”
他们躲到道路两侧,趴在地上用耳朵听着地面远处传来的震动。
轰隆隆,是发动机的嗡鸣,是车轮在地面的快速前进,与人的脚步声和马蹄声都不同。
不出意外,日本人果然来得很快。
民兵还有些羡慕:“小日本有车真方便,来得真快。”
说话的功夫,来抢修电线的日本人已经出现在视线里,果然是开着车过来的。
民兵用低声的聊天缓解紧张:“可惜,人不多,还都是工兵。”
“没事,车不错,抢个车也好。”
“要是有炮就更好了……”
“想得美……”
“闭嘴!”领头的民兵作出提醒,兵车过来了。
民兵紧张地拉着手里的拉雷绳,静静地计算着距离。
这些民兵制作的地.雷,普遍是拉发地.雷,需要通过拉火绳控制爆炸。
为了保证地.雷拉响,拉雷绳不能太长,一般在30米左右,负责拉雷的战士必须等日军接近30米以内才能拉雷,而且必须是徐徐拽紧,太快或太慢都会导致地.雷失灵。
终于,进入了30米死亡区域。
民兵猛地一拉:
“嘭!”
爆炸声,火焰光,炸开的碎片,把车炸翻。
但是日军死的人并不多,这就是民兵制作的土地.雷的缺点——毕竟不是专业的工程兵,土地.雷杀伤力要小很多,而且不太稳定。
民兵带着土火.枪,立刻趁着日军被炸的头晕眼花没反应过来时开始补枪。
又是一番厮杀。
.
“想不到,后世竟然把这样的杀器制作方法传播的到处都是。”李世民看得吸了一口冷气,随之又开始苦笑,“不过现在有天幕,也差不多是到处都是了。”
他虽然开明,但是大唐同样危机四伏,长安同样有各国的探子,李世民还没有大度到让军中所有技术都对民间开放的态度。
但是在看到天幕上的后世军队主动把地雷制作法普及村民,让村里的民兵主动制作地雷和对抗日本,受到了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