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番外(531)

作者:西羚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书生吓得背后一身冷汗,快速重新坐下:“谢……谢谢谢……”

说话哆哆嗦嗦,腿也吓得哆哆嗦嗦。

如果不是吓到腿软,他现在就想离开这里,离这个武夫越远越好!!!

【先秦时期,军人的社会地位较高,汉唐之后□□皇权实施“重文抑武”,使军人的地位逐渐衰落。】

【尤其是宋朝,科举出身的管理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源,成为社会精英阶层主流,文官作为成功人士标杆,进一步强化社会重文轻武的导向。】

宋朝时期,民间有谚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这也说明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考了秀才,洋洋得意,免赋税,敲锣打鼓;

参军的士兵,脸上刺青,带着罪犯的标志,看到就嫌弃。

【可能宋朝与清朝时期的士兵难以想象,当兵,曾经是贵族的特权。】

【他们更想不到,武将不仅仅需要懂军事懂谋略,也需要懂文化。】

【现在,让我们回到一切的开始,从春秋战国时期说起,去看看那个曾经是贵族才有资格当兵的年代。】

宋朝,面涅将军狄青眼神复杂地抬头,看向天幕。

如此遥远的春秋战国,原来与如今差距如此之大吗?

卖命战斗这样的苦差事,竟然是贵族专属?那贵族也会被刺面吗,想必不是吧?

他十几岁时,因与乡人发生冲突而被官府捕快投入监牢,并在脸上刺字,注销户籍,发配京师充军。虽然充军后屡建战功 不断升官 如今更是有了将军的官职 但在朝中依然被文官瞧不起

甚至连太监都会给他脸色看。

他出身寒门 也没资格接触被朝廷管控的史书 也不会被文人邀请去参加曝书会 只自己买些兵书看着 根据实战琢磨。

天幕讲述的武林高手和江湖风采虽然吸引他 但是他还是更想看军事相关的 现在看来 终于来了 只是与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

【春秋时期的战争非常讲“礼” 这时候的两军对阵 与西方的骑兵很相似 人数不多 都以贵族为主。】

春秋时期 兵源主要是“士”阶级 是贵族的最底层阶级。

因此 春秋时期被称为“贵族文化” 当时的战争主要是“贵族战争”。

春秋时期贵族之间打仗很讲战争规范:不能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 不能擒获须发斑白的老人 不能落井下石 不能趁人之危 敌军没有做好准备不能实施偷袭。

比如成语里的“五十步笑百步” 就是属于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

根据礼仪 敌人后退五十步就属于投降 不能再继续攻击。

所以退后五十步与退后一百步没什么区别 都是投降 退后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退后一百步的士兵也没什么资格。

【同时因为重视礼仪 哪怕是临死前也要着重个人形象。】

兵戈相接 一片厮杀之后 孔子的学生子路被斩断了帽缨 他大喊着:

“君子死 冠不免!”

他放下武器整理自己的衣冠 但是蒯聩却命令武士迅速蜂拥而上 对着子路一通砍杀 子路重伤倒下。

他口中吐着鲜血 努力伸出手 颤抖着系好被对手砍断的帽缨 然后扶正自己的冠 随后最后吐出一口生气 彻底断绝了呼吸。

.

“衣冠不正 君子以为耻 子路是恪守礼仪之人!”董仲舒大肆赞扬道。

霍去病张了张嘴:不是吧 这蒯聩明显是怀着杀人之心来的 打仗的时候放下武器整理衣冠 这不是自己放弃抵抗吗?

他想说什么 卫青快速扯了扯他的衣角 霍去病只能选择闭嘴。

儒家遵循的是“周礼” 子路这样的“礼”正是符合周礼的军事制度 在春秋时期依然遵循如此。

但是春秋末期 已经开始“失礼” 于是有了《孙子兵法》 有了:

兵者 诡道也。!

第91章 第 91 章 武术与军事8

【春秋末期的吴国人孙武,字长卿,所著作的《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就是公元前515至前512年,全书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华夏乃至世界范围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华夏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孙子兵法》一开始的“兵者,诡道也”,其实是被儒家十分排斥的,因为这种“诡道也”,与周礼里面的“礼”完全相反,已经从曾经的仁义之兵变成了阴谋诡计的兵,当时的儒家和兵家没少论战,汉朝时期儒家把兵家与方士之流一起列为百家末尾也是因为“于礼不合”。】

春秋时期,关于战争的“礼”有许多种。

比如发起战争的时间要讲“礼”:不能违背农时,在农忙时期用兵会影响农耕,不能在寒冬酷暑打仗,容易让百姓疲惫。所以常见的战争发生在秋季,既是秋收可以抢掠丰收粮食的时辰,也符合“礼”。

上一篇:庸俗游戏下一篇:芜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