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时期 国师杨筠松气得恨不得把手里的罗盘给砸了。
“哪里来的骗子!欺世盗名!坏我风水名声!”
尤其是看到对方手里拿得罗盘还是自己改良的“地盘二十四山盘” 他就更气了 恨不得冲到天幕把对方手里的罗盘抢过来砸他脸上。
他辛辛苦苦钻研一辈子 又是创天盘 又是创二十四山地盘 又是写《撼龙经》《疑龙经》 最后竟然便宜了这群骗子?
杨筠松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不气不气 老夫要活得时间长点 长寿才能去揪出来更多骗子。”
【南宋时期 磁偏角的知识应用到了罗盘上 这时候的罗盘不仅有子午镇 能确定地磁场南北极
还有子午丙壬间缝针 用日影来确定地理南北极。】
秦汉时期 华夏的航海事业已经有所发展 但是指南针一直没有被用于航海事业。
刘彻看着指南针和罗盘格外认真 看到风水师就想到方士 又是佩服又是无语。
“明明也算有技能 怎么只想到坑蒙拐骗 就不能自己去海外谋个生路?”
主父偃默默看一眼刘彻 什么话都没说 但是眼里已经什么话都说出来了。
自己去海外冒险能不能富贵是未知 但是哪有欺骗皇帝得到了好处大?
看看又是封将军 又是娶公主 这样的富贵 哪个方士不心动?
刘彻表情一阵扭曲。
他看着手里摩擦出来的磁针:“哼 日后朕自己研究 看你们谁还能骗过朕!”
这种小玩意 的确还有点意思。
【北宋时期 因为海上贸易发达 指南针终于从山林间走向了海洋 海船上开始应用指南针。】
【历史上最早记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导航的文献 是北宋时期地理学家朱彧所著的《萍洲可谈》。】
【《萍洲可谈》记载 当时海船上的人辨认地理方向 晚上看星辰 白天看太阳 阴天落雨就看指南针。】
【这是全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载 古代人首创的仪器导航方法 是航海技术的重大革新 指南针与天文导航结合起来 促进了航海天文的重大进步。】
【宋朝时期 因为商船上经常搭载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在大宋学会了指南针 开始将华夏的指南针传到西亚、西方等国。】!
第75章 第 75 章 四大发明与工业革命5
【西方人甚至曾经因为翻译出错,误以为指南针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因为他们将《萍州可谈》里的一段文字:“甲令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误把“甲令”翻译成阿拉伯船长的名字,得出结论是阿拉伯海船来往宋朝时使用指南针,是阿拉伯人将指南针技术带到了华夏。】
正高兴自己的书在后世的东西方都很畅销的朱彧听到这样的翻译,顿时一懵:???
“不会翻译你别翻译啊,我好好的一本书,被你们翻译成啥样了!甲令分明是‘朝廷命令’的意思,哪里像人名了?”
朱彧与阿拉伯商人多有来往,《萍州可谈》里也的确记载了当时大宋与大食,也就是天幕中所说的阿拉伯人的海上贸易往来和民俗风情,还有关于宗教的轶事记录。但是大食人的名字也不是这样,这到底是怎么翻译的?
【这是个很大的谬误,因为宋朝时期的阿拉伯商船其实船体狭小,根本无法容纳数百人,当时能来往中国海、印度洋和波斯湾的海船只有华夏的海船。】
【就连阿拉伯人晚了一个世纪以后写出的著作《奇闻录》里记载,作者穆罕默德·奥菲乘船在海上旅行时,亲眼看到船长用凹形的鱼状铁片放在水盆中指示方向。船长还跟他解释,用磁石摩擦铁片,铁片就会具有磁性。
这是最早提到指南针的阿拉伯文献,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就是北宋《武经总要》里提到的“指南鱼”。】
赵祯连连点头。
“没错,这大食人分明是学得大宋,怎么能说是大宋学大食。”
想到大宋如今与海外贸易频繁,赵祯提醒众人:“大宋文化外传时还是得提醒番客,我大宋的知识可不能总被人误会是外来文化。”
说到这里,文臣们就有话说了。
“没错,还是得增强番客对大宋的认可度,不如让他们来学大宋文化?”
“选拔对大宋更认可的番客为官。”
……
众人一番讨论,丞相韩琦轻哼一声:“没用的,现在不也是这样,有什么区别,那西方人还不是误会了。让我说,三人成虎,让别人中转都会传错,得自己亲自去交易,亲自去说!”
一句话让大家齐齐闭嘴。
亲自交易,说得容易,谁去?
韩琦与范仲淹对视一眼,二人不仅是文臣,也是曾经宋夏战争中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有很高威望的武官,人称“韩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