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番外(404)

作者:西羚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商铺老板想起自己一大家子,那么多娃娃等着他挣钱买米粮,家里老人每逢冬日要花大笔医药费,只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年头,谁都不容易。

但是看苏轼的为难,商铺老板也看不下去,让妻子在招待其他客人,自己拉着苏轼走到一边:“您若是有时间,不如听我的法子,或许可以自制一床纸被。”

苏轼眼前一亮:“我倒是有,只是已经旧了,不保暖。”

“那更简单了,我教您一个法子可以补纸被。”商铺老板细心教导起来,过程说得极为详细。

“纸被若是旧得起毛了,或者将破未破,可以用黄蜀葵梗五七根,捶碎之后,用水浸泡,然后搅和成均匀的涎水,刷在快要破的地方,等干了之后就像新的一样。若是没有蜀葵梗,用木槿针叶捣水刷之也可以。”

“听起来不难,我回去试试,多谢!”苏轼高兴地与商铺老板告别,回家就开始尝试起来。

.

南宋朝,洪迈拉起妻子的手,感受着对方冰凉的手心,十分怜惜:“都怪为夫没有本事,不能给家里挣太多米粮布帛,才连累你跟我一起隆冬披纸裘。”

妻子反过来安慰他:“不错了,有纸裘已经比别人家好太多,多少人家里纸衣都置办不起。”

陆游表示:你说得对!

同样是南宋,诗人陆游听到天幕提起纸被子,看向自己简陋卧室床上崭新的纸被子。

站在书桌边,陆游想起友人的慷慨,提笔写下《谢朱元晦寄纸被》:“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如绵。”

家里现在如此贫困,冬日里连保暖的衣物被褥也没有,还好友人朱熹从福建给他带来纸被,才让他在漫漫冬夜不至于冻得睡不着觉。

.

明朝时期,有年幼的皇子觉得有了重大发现,开心地跟朱元璋说道:“父皇,你看这纸还可以做被子咧。”

在他看来,大明造纸业比宋朝还发达,也可以发展纸衣纸被。

谁知,朱元璋的反应很淡,不光朱元璋,年长的皇子们也都很平淡。

“纸被子再便宜,哪有棉花保暖。”作为穷苦人家,什么芦花纸被稻草没睡过,朱元璋淡淡地说道。

正因为棉花更保暖,明清时期的百姓才开始用上棉花被子穿上棉袄,慢慢把纸被淘汰。纸衣纸被不过是无可奈何下的选择,文人夏日穿穿纸衣附庸风雅,还会在上面写诗作画大秀才艺,真到了寒冬腊月冷得不行的时候,谁不是立刻换上皮裘盖上丝绵被子。

若是让贫苦百姓自己选择,有得选的条件下,谁不是更喜欢丝绸丝绵。

大明是有了棉花,朱元璋宁愿减税鼓励百姓种植棉花解决根本的御寒问题,也不想把纸浪费在做衣做被上。

在连棉花都没有的秦汉时期,纸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秦汉时期的贫民百姓一个个使劲瞪大眼睛去看天幕中的纸衣纸被,看看具体怎么裁制。

而更有条件的皇亲贵胄们已经开始让府上或者宫中的工匠们开始尝试起来。

“陛下,这纸衣着实可行。”大秦墨家被甲方已经逼出了高效率,在已经有造纸术的成果下,造出了第一件纸衣。

墨家巨子还穿上来体验了一番:“挡风可以,真要说多保暖倒也没有。”

“也或许是工艺还不够,那纸被既然能保暖说不定用的材料不同。”农家人对各种植物了解,提出中肯的建议。

巨子点头道:“有可能,目前我们用的还是麻纸,天幕说那做纸被主要是褚树做褚纸,还是得用褚树试试。”

麻布做成冬衣都不保暖,更不用说是做成纸衣。

但是对贫苦百姓而言,冬日能家里每人一件麻衣、有麻布的被子,已经算不错了。有多少人,连麻衣都穿不起。

【到了现代,纸张还能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造纸术起源于华夏,纸扎作为丧葬品同样起源于华夏,是华夏独有的丧葬文化。】

【2019年6月,有艺术家把纸扎文化搬进了法国埃菲尔铁塔附近的博物馆,艺术展的名字叫“极乐天堂”,给西方人展示来自华夏的纸扎文化。】

各种各样的纸扎物品被摆放在玻璃的展览柜里,各方面的纸扎产品都有。

传统的纸扎人,纸扎马,纸房纸车,还有现代的纸扎家具,纸扎食品,制作精美,上色细腻,栩栩如生,如果不说这是纸扎,甚至会误以为是真实的生活物品展览。

在博物馆里,不少西方人被这别开生面的展览吸引进去,进去观看。

有记者去采访,询问观者对纸扎文化的观后感。

“华西的死亡文化比较特别,会让我感到特别欣慰。”去参观纸扎的外国人金发碧眼,看起来与华夏人相差甚远,但是在感情上却并没有什么不同。她动情地说道:“我母亲去世的时候也非常悲伤,但是看了这个展览,一想到她可能依然在另一个世界好好活着,我可以给她捎钱捎衣服,我就觉得安慰许多。”

上一篇:庸俗游戏下一篇:芜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