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番外(381)

作者:西羚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看到天幕中关于玫瑰与月季杂交后越来越多的新品种,百花缭乱,各有各的美。

王象晋喜不自胜:“原来月季不仅好养活,还好杂交,真是个好宝贝。我改天也要试试!”

同样是李时珍,在天幕说过他以《本草纲目》成为“药圣”后,提前开始写自己的成名之作。

听到月季,李时珍捻了捻自己的胡须,回忆起月季的药用价值:“月月红,也叫胜春、瘦客、斗雪红,气味甘、温、无毒,主治活血消肿敷毒,花朵可以治疗妇人月经不调。”

清朝,陈溟子一边在自己庭院中种植各种月季,他满院子的月季颜色众多,白的、红的、黄的、绿的、双色月季,各种各样,都是他亲手栽培繁殖的。

空闲时期除了养花,陈溟子还专门写了一本书《花镜》,记录了栽培繁殖月季的方法,都来源于自己的心得体验。

在花卉繁殖育种上,华夏人并非没有远见没有实践。

只不过,并不受重视,只当做兴趣爱好,文人雅趣。

在看到西方人原来如此重视月季,甚至愿意为了月季花停战,还是敌军护送月季过去,陈溟子这才开始重视自己院中的月季。

西方人这么喜欢,自己是不是可以凭借这些花卉,去西方打探些情报过来?

【牡丹原产地同样是雅鲁藏布江,现如今还存在野生牡丹品种“大花黄牡丹”。从唐朝之后,日本遣唐使把牡丹引种去日本,一开始种在寺庙,后来扩散到民间。】

【欧洲人最早没有牡丹,是通过华夏的瓷器和刺绣才看到牡丹,到18世纪才真正拥有牡丹,怎么拥有的已经不想说了。

18世纪,欧洲“中国热”,中国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8世纪末华夏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然后是大清亡国,牡丹怎么被引种的知道了吧。】

华贵的宫廷里,一位贵妇人抱着瓷器,看得极为仔细。

她对瓷器上灵动的画面爱不释手,越看越喜爱。后来索性拿起放大镜,专注地看着里面的花朵:“这是什么花?真漂亮。”

等到丈夫回来,贵妇人立刻抱着青花瓷上前,指着上面的牡丹花道:“亲爱的,这是什么花,我好喜欢!”

男人耸耸肩:“宝贝,这花远在东方,你想要我也没办法。”

男人的视线也落到瓷器上,接过瓷器仔细看了起来:“不过真是好看啊,能种在我们花园就好了。”

后来,战争开始。

男人穿上军装,成为了八国联军中的一名军官,当他随着大部队进入华夏的宫廷,在一片烧杀抢掠中,看到了被人遗忘在宫廷里的牡丹。

“把这搬回去!”

男人喜不自胜,一边指挥着自己手下的士兵搬运,一边开始畅想未来自己花园里的美景。

“我的花园又要多一种收藏了!”

.

武曌看到连牡丹也被挖走,袖中的手狠狠握紧:“连自己的国花都保护不了,难怪也保不住自己的国家。”

她非常喜欢牡丹,定都洛阳后,在洛阳种满了牡丹。

一直到现在,洛阳每年都有牡丹花节,其中不少品种就源自当年大唐宫廷的牡丹。

大唐时期,长安、洛阳的牡丹得到飞速发展,甚至出现了专门种植牡丹的花师。

看着自己培育的牡丹被外国人挖走,花师们挥舞着手里的小铲子,恨不得立刻从军去打日本。

牡丹在大唐是属于国花,人人皆爱之的明星花卉,在唐诗中多有赞美。

到了宋朝,在北宋时期都是以牡丹为国花。

欧阳修同样喜欢牡丹,专门写过《洛阳牡丹记》,张翎写《花经》以“九品九命升降次第”,把牡丹列为“一品九命”。周敦颐也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但是宋朝理学开始兴盛之后,文人开始偏爱梅花。宋徽宗就有梅景私人园林,赏梅自此兴盛。

牡丹和梅花作为国花交替的最重要分水岭,是靖康之耻。

经历过靖康之耻后,宋朝文人更喜爱傲霜斗雪的梅花,开始流行起梅花盆栽,养梅、造景,以梅花自喻,当时也出现了多个文人以梅为号的名字,用梅花高洁抗争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著名诗人陆游和范成大,被誉为“咏梅双星”,范成大著书《梅谱》,又名《范村梅谱》,首创梅花品种的谱系之学,更推动了梅花园林种植知识和兴趣的普及。

到清朝时,再次立牡丹为国花,但是到了民国又开始立梅花为国花。

一直到现代,梅花和牡丹是华夏民众心中的国花,但是二选一到底是谁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最后,我们回到植物本身。】

上一篇:庸俗游戏下一篇:芜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