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番外(377)

作者:西羚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还有很多批评:“华夏人吃肉不环保。”

“华夏人吃肉影响生态环境。”

“华夏人吃肉带来粮食危机和气候变暖。”

……

古人也沉默了。

秦朝黔首觉得天大的冤枉:“耕牛是跟官府借的,哪里敢吃?”

“朝廷什么时候允许我们吃耕牛了?”宋朝农人表示不解,明明管得很严格,哪怕是老死病死的牛都要上报,被官府通过才允许吃。

明朝农人很委屈:“我们都养不起牛,去哪吃牛?”

“难道后世人可以随便吃耕牛?”清朝农人羡慕地看向天幕,但是邻居提醒道:“没听天幕说,后世吃牛肉也很贵,可能也是养殖的肉牛。”

“但是后世人也说了,他们也没法自由吃牛肉。”

是啊,后世明显各方面条件更好,还是没法自由吃牛肉,都这样了西方人竟然还造谣说他们吃牛肉影响环境,太过分了!

他们想吃牛肉,但是吃得到吗!

不光百姓吃不到,连帝王和贵族同样也吃不到。

李世民:“朕哪里舍得吃耕牛!”

唐初耕牛都不够用,他都恨不得去关外抢牛马了,还吃,他吃的着吗!

【华夏人能吃饱、能吃肉是近几年才有的事,但是依然做不到牛肉自由。】

【网络上说老祖宗传下来的“吃白粥咸菜”,其实也是近代之后的事。】

华夏的餐桌,同样是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才变成今天的模样。

哪怕宋明清开始普遍种植水稻,也不是普通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稻米的。

老祖宗别说吃白粥,餐餐吃白米白面的那不是庶民百姓,那叫富户乡绅。

老一辈常说过苦日子是“吃糠咽菜”,那不是夸张,那是他们真正的生活经历。

【华夏受到两次大豆战争的教训,此后制定了多项农业政策来重视农业生产。】

【其中之一就是“18亿亩红线”标准,也就是华夏必须要保证拥有18亿亩的耕地来种植粮食作物,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侵占耕地,破坏粮食安全,这是写在刑法里的条款。】

【除了行政手段,华夏还不断以其他方式加强农业生产,包括培育优秀粮种,给予粮食补贴,加强农业指导等等,在多种手段加持下,中国粮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保证了百姓口粮。】

2019年,华夏颁布《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2022年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2022年,因为疫情,和南方极端高温干旱、北方秋汛接踵而至,华夏依然稳住了连续第8年产量1.3万亿斤,实现“十九连丰”。

其中,大豆种植面积1.54亿亩,产量达到了2028万吨。

2021年进口大豆9647.1万吨,2022年进口大豆9108.1万吨,已经在逐步下降,用国产大豆替代,降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

在育种上,科学家们在主攻大豆单位产油量,提高大豆单产和含油水平,逐步实现油料作物的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区域化生产。

【除了国家在努力,科学家们同样在从各方面提高大豆的产量。】

大豆遗传育种家孙寰,开创了华夏杂交大豆科学研究。

“全世界如果第一个能开展杂交大豆研究的,一定是华夏。作为大豆的发源地,华夏才拥有最多的大豆资源。”

孙寰第一个提出杂交大豆的观点,为了证实,不遗漏任何一个大豆品种,从南到北,跋山涉水走遍了华夏大地。

最终,孙寰在河南的大豆试验田里发现了雄性不育苗。

在经历了反反复复的试验后,1993年,孙寰和他的团队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雄性不育的大豆种子,让大豆杂交开启了第一步。

第二步,由农科院吉林蜜蜂研究所的葛凤臣接棒。

葛凤臣研究出了一种引诱剂,驯养蜜蜂来为大豆授粉,将大豆与蜜蜂绑定在一起,更高效率的授粉生长。

此后在他与团队的不断发现和努力下,从新疆伊犁,又发现了一种骆驼草。

骆驼草可以充当蜜蜂的蜜源植物,还有苦豆子、三叶草、黄花草木,它们栽种在大豆的周围,开花比大豆早,可以吸引蜜蜂来为大豆授粉;

还有向日葵,开花比大豆晚,可以继续吸引蜜蜂来授粉。

将这些植物与大豆混种之后,大豆让土壤变得更加肥沃,让周围的草木长得更大茂盛;而骆驼草、三叶草等草木通过错峰开花,吸引蜜蜂来采蜜授粉,提高大豆的产量。

此后不需要引诱剂,具有蜜源专一特性的蜜蜂稳定的来大豆区域采蜜,与这些绿植一起,集体构建了一个和谐家园。

.

引诱剂古人不懂,让蜜蜂专门去采大豆的花蜜难度有些大,因为大豆的花粉很少,花香也淡,并不是蜜蜂偏爱的花朵。但是不用蜜蜂授粉,大豆的花粉沉重,靠风力授粉效率低产量也有限。

上一篇:庸俗游戏下一篇:芜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