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时期的邸报百姓是没资格看。
“这应该是有选择的内容。”主父偃心思复杂,只这一会功夫就想到了假如对外发行可以写什么,比如,写藩王的黑料,可以让百姓集体支持削藩,不战而屈人之兵……
“只有我关心发行这么多报纸需要用多少钱,用多少纸和墨吗?”桑弘羊默默提醒众人,脚步不要跨得太大。
用绢帛或者竹简显然成本太高,目前大汉连普通官员都用不起,想对平民发行小报,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纸张。
君臣齐齐沉默。
大汉目前连纸都还没发明出来!
“这纸,到底是怎么造的!”刘彻咬牙切齿。
天幕上讲述了纸的多种用法 书本 邸报 小报 还有纸币 几乎是无处不在。
但 他大汉偏偏没有!
【宋朝的丝绸、瓷器等行业比唐朝更为发达 在海外通商贸易上更具优势】
【公元996年 北宋财政岁入2225万】
【1021年 北宋财政岁入15085万】
【这一数字超过了满清康熙雍正乾隆 祖孙三代最高时期的三倍 奠定了2000年封建社会颠峰时期到来的基础】
玄烨:“……”
说大宋就说大宋 拉踩他大清做什么。
而且康熙是他的年号 后面的雍正乾隆大概是他的子孙 先帝刚刚入关大清处处危机 经济不够发达还能解释 他的子孙这么无能吗?
【公元1077年 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 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 占30% 工商税4911万贯占70%。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 已经不再是农业 而是工商业了 宋朝已经走出农业文明了 开始向工商业社会迈进】
【宋朝的公务员在历史上相比于各个朝代俸禄都是最丰厚的。比如 宋朝的正一品官员月工资为禄米150石 月俸钱12万文 年领绫20匹 罗1匹 绵50两】
【农业上 宋朝三百多年共生产粮食1280亿斤 而唐朝在近三百年间共产出了590亿斤粮食。宋朝的粮食产量比唐朝高一倍还多】
“这宋朝这么强大?”大唐众人默默地记着数据 与前面的开元盛世进行对比。
一对比就发现 大宋的经济着实不差 其他各个行业也百花齐放 众人奇怪了:
“我怎么记得天幕前面骂过宋朝弱宋?”
李世民肯定地点头 拿过笔吏的记录:“没错 还骂了好多次。”
魏征忍了又忍 还是提醒道:“陛下没发现 天幕说宋朝三百年 唐朝也是三百年吗?”
李世民一愣:等等 难道说大唐国祚只有三百年!
这么短吗?!
之前不是开元盛世黄金时代 怎么会这么短!
不妙的预感来得如此之快 下一秒
天幕就为他们拉开暴风雨的前奏:
【从经济上来说 一千多年前 我们的确与阿拉伯人一样富足】
【但是 】
【也同样 都是昙花一现】!
第14章 第 14 章 四大文明古国14
【在东西方的交流中,不仅有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样有着军事碰撞】
荆咕的语气一变,背景音乐也变了。
从之前繁荣盛世的铿锵华丽,变得哀哀戚戚。
天幕下尽管还没看到内容,已经预感到不妙了。
【公元751年,大唐与阿拉伯发生怛罗斯之战,大唐战败】
【虽然官方上表示,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没有乘胜追击,对大唐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大唐的影响力在周边国家一落千丈】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西域诸国倒向了阿拉伯】
【而这场原本不需要发生的战争,只是因为将领高仙芝的蛮横无理】
【在战争的过程中,突厥还发生了叛变,这也是导致大唐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唐对藩镇、对西域的掌控力,从这时已经开始失控】
李隆基有点慌了。
怎么回事,刚刚不是还夸他开元盛世吗,怎么突然就来掌控力失控了?
而且听起来,还只是个前奏?
【公元755年,即怛罗斯之战大唐战败后的第四年,安史之乱开始】
【安史之乱也标志着,大唐由盛转衰,从此走向末路】
李世民:“都是那李隆基!他怎么回事!”
如果说昏庸皇帝,那怎么打造的开元盛世?
如果说开明皇帝,那又怎么会有安史之乱!
【原本可以快速解决的安史之乱,因为皇室父子夺权,以及皇帝的昏庸拖后腿,足足持续了八年】
【八年内乱,不但导致人口锐减,还导致战后藩镇割据,彻底无法挽回的局面。此后的大唐,不过是苟延残喘】
“陛下,我们的士兵是临时征兵,没有训练过配合不当,只能防守不能出兵!”
高仙芝、封常清在关中受命平叛,但大军都在边关,朝廷刚开始没有军队,只能在关中和洛阳就地招兵,这样根本没有训练的临时兵素质差的根本不能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