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番外(215)

作者:西羚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来自广东南雄珠玑巷的朱雅宜原本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思想开明,而且大胆有为。

在1933年,朱雅宜自己掏钱,耗费了全部身家财产,在南雄创办了广东第一所由女子独资成立的女校——四德小学。

“我的学校,要叫做‘四德小学。’”朱雅宜站在自己耗尽家财成立的校门口,笑容充满自信,“历朝历代,大家总要求女子要‘三从四德’,我们新时代女子,要独立,就要抛弃‘三从’。要有美德,也是新时代的四德!”

新学校,新招牌,新的思想从此刻开始扎根。

当“四德小学”对外开始招生时,事情却没那么顺利。

对这样一所私人承办的女校,许多女孩子不敢去。为了解决生源问题,朱雅宜首先鼓励学校老师把自家女儿送来读书,后来慢慢吸引民间的女孩子也来读书。

当学生多了起来,问题也变得多了。

“朱校长,有些孩子年纪还大了,我们小学还收吗?”

“收!”朱雅宜毫不犹豫把招生的年龄从小孩改成了不限制,“我们不收,她们没地方去学习。”

“朱校长,学生太穷,交不起学费,还收吗?”

“收!”因为学生的经济条件,朱雅宜把缴纳学费也改成了“自愿制度”。

“能交就交,交不出学费就免费。”

“朱校长,有学生说吃不起饭,想退学。”

“带她吃饭去,伙食费我来出。”

因为来了许多贫民女子,朱雅宜相继开除优厚待遇:免住宿费,免书本费,在学费上是自愿原则,能交便交,交不出来就免费。

如果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朱雅宜不但一分不收还自费承担学生的伙食费。

以致于后来这一所小学里的女学生越来越多,除了适龄的小孩,还有一些实在是家庭贫困的大龄女青年,只要想读书,朱雅宜来者不拒。

朱雅宜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班,由老师用不同的教材因材施教,教授国语、算术、常识、书画、体育、音乐,此外还有兴趣小组,教授写作、阅读、手工纺织,还有一本适应新时代不同场景的书信礼仪的“女子新尺度”。

除此之外,朱雅宜最重视的是时事教育与爱国教育。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侵略军!”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国耻不断,日本侵略惨案让每个国人对之恨之入骨,朱雅宜经常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三省的事实为题材,教育学生勿忘国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为了鼓励女子英勇不畏站,朱雅宜还会主持女学生们编木兰从军歌舞剧,参加社会活动,宣传抵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到可惜的是,到1944年,朱雅宜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只能将一手创办的四德小学停办。

这所学校虽然短暂,成功的模式为整个广东女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后世许多女子有了新的目标。

而对古代女子而言,同样是有了新目标。

——“原来女子不仅可以进学校学习,还可以自己办学校!”!

第45章 第 45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11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女子地位是怎样被打压、然后弹性回升、再次被打压,再次回升的过程。】

这一期的视频直播已经接近尾声,荆咕开始总结和收尾。

天幕下的众人加快速度,把最后的总结一起写下来。

在大秦,一群新招聘进来的女医官、女笔吏、女弟子,齐刷刷埋着头,只看得到密密麻麻的黑色脑袋,听得到笔在丝帛上书写的声音;

偶尔有人写错了,心疼喊一声“哎呀丝帛浪费了”,立刻就有旁边的女孩递过身边新的丝帛。

在西汉,吕雉没去管史官如何写,她亲自动笔,还让自己的女儿也写。

当笔杆子掌握在男人手中,哪怕是同一件事情,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说法。

在东汉,班昭撕碎了所有的《女诫》草稿,铺开新的纸张,为新书奋笔疾书;

班固还在一旁说什么“天幕不过一寻常女子,也不是史官说得也不一定对”,班昭淡淡道:“难道我们就是什么史官世家吗?”

班固哑口不言了。

别说世家,他家写史还不到三代,连有史书也仅仅是从父亲开始有。

在大唐,得到许可的长孙皇后亲自动笔,作为自己写女史书的灵感;

宫中的公主们一边写,一边私底下交谈着,她们被天幕启发着,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在宋朝,刘娥光明正大穿上了她私藏了许久的龙袍,欣赏着年轻女史记下天幕的文字内容,顺便欣赏着官员气得怒发冲冠的表情。

权力果然是个好东西,瞧瞧文官,再生气也只能口头上谏,她不痛不痒,能有什么损失,以前真是没想开啊。

上一篇:庸俗游戏下一篇:芜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