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贯钱!五贯钱!就五贯钱送了一条人命!”
“我大宋,定要肃清此事!”
天幕说过,宋朝也有典妻卖妾的事情,她定要严查此事!
【除了典妻,还有契弟,字面意思,就是两位男子结为契约夫妻,如同普通男女一样共同生活。】
“契弟”在福建等地比较流行,起因是沿海地区早年多出海经商,船上不允许带女人,只有男人。男人在长时间封闭的环境下,需要发泄时,自然也只能找女人。
航海经商时的短暂厮混,后面为什么又要共同生活呢?
这也是他们自己造出的结果,福建等地也是溺杀女婴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从宋朝时期开始已经杀婴成风。
但是“契兄”“契弟”之间如果一方找到合适的女子结婚,契兄会送上厚礼嫁妆。而这并不意味着两人的关系一定会断绝,娶妻只是为了传宗接代,那倒霉女子,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受害者——同妻。
在明清,不但有大量好男色者,还有大量的同妻。
【契弟还与男男恋有点关系,盛行于明清时期,这里先暂且不提,我们来说一说明清特殊的文化氛围~】
荆咕可是特意做了精心准备,保证让大家大开眼界。
【说一个很嘲讽的事情,明清时期各种封建礼教发展到极致,对女性是缠足守贞各种要求都来,但是,明清也是□□最为鼎盛的时期。】
【我没打错字,是艳情,也就是情涩文化,不是言情小说。】
【二者不仅仅意义不同,受众也不同。】
【言情小说适合对爱情有幻想的年轻女子,但是□□,大家懂得都懂。
明清时期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崇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子能看的书是有限的,那么这些艳情书籍给谁看的就可想而知了。】
荆咕特意放了一系列的书籍封面。
“咦,这是什么?”刘彻还没有得到纸张,看到花花绿绿的纸书封面,又好奇,又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虽然后世的字体与汉朝的不同,但是天幕特意翻译过,所有古人都看得懂。
看明白书封面上的文字,和特意放出来的部分内容后,刘彻无语了:“后世男人是有多闲?不去开疆拓土,眼睛只顾着盯女人,还写书教女人如何做女人?他们不要这纸给朕!”
大汉的纸还没造出来,给朕啊,给朕!
.
天幕上出现一系列的书籍,都是《内训》《贞烈故事》《女鉴》《女训》《闺范图说》《后妃传》等书籍,只看那一个个“女”字就知道,这是写给女人的书。
这些,都是明朝时期官府训女的书籍。
明成祖还命大臣编撰有《古今列女传》《高皇后传》。士大夫例如吕坤编撰有《闺范》《闺戒》,赵南星的《女儿经注》,温璜记述母亲陆氏训言写成的《温氏母训》,陈确的《新妇谱补》。
除此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王相之母刘氏所撰的《女范捷录》,吕得胜的《女小儿语》等。
其中还出现了图文并茂、带有民谣形式教女的歌谣等,教育女性要具有母仪、孝行、节俭等妇德的,但总体上还是在宣扬譬如男尊女卑、从一而终等封建传统道德观念的要求。
从小被洗脑的明朝女子,节烈人数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数量,比清朝还要更多。
这背后,是无数惨无人道的死法。
比如,浙江永嘉县陈氏,年二十六夫亡后,为了拒绝改嫁用发簪自己毁容破面;
邵氏夫亡时才二十五岁,有一徐生求娶,邵氏自己割破鼻子自残,誓不改嫁;
饶州府乐平县陈氏年二十,丈夫病中许诺她可以改嫁,为了表明心意,陈氏割耳断发发誓,终身守节……
以上好歹没有丧命,还有更可怕的。
金乡人庠生周镒妻潘氏自幼学习女书,还会一些占星司命之术,嫁人后丈夫病重,自己卜算一番,得出的星命是自己克夫,于是直接自缢而死;
浙江陈襄妻倪氏,年三十无子,守寡期间有爱慕者遣来媒婆欲求娶,倪氏用滚烫开水泼向自己的脸,导致左眼珠爆出,又用煤灰涂抹伤处,把媒人活生生吓走,再也不敢来下聘……
【啊不好意思,这是女子看得书,重来。】
《如意君传》、《痴婆子传》、《素娥篇》、《肉.蒲.团》、《金.瓶.梅》、《姑妄言》、《弁而钗》、《宜春香质》、《龙阳逸史》……
《如意君传》成书于嘉靖年间,写得是武则天与男宠薛敖曹之间的性关系。比较特别的是,作者不完全是批判武氏,这本书偏向于女尊男卑,引申向君臣关系。但是介于许多男性本就喜欢给武曌造黄谣,荆咕没有放出这本书的详细介绍,只快速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