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中忐忑不安,却没想到李世民完全没生气,朝臣也没有她想得那么激烈反对。
他们的注意力被天幕所说,对比之下更觉得唐武宗丢人,反而附和赞同。
李世民道:“好主意,儿孙朕能教到,但是再往后都教导不到,不如朕把它写入大唐律,免得后世子孙败坏大唐名声。”
从此,大唐也和大汉一样,将禁止人殉明确写入法律,加上天幕的存在,让人殉在大唐彻底绝迹。
【元朝时期是否有宫人殉葬,《元史》等史籍没有记载,但是波斯史书有记载说成吉思汗曾以四十名贵族女子殉葬。】
成吉思汗思考:嗯,要不别殉了?不是说有用吗,留着干点别的?
前面说的他俘虏工匠很有用,贵族女子好歹是贵族世家精心培养教育的,总会点什么。
【现在来到了我们的大明朝,著名的历史倒退朝代!我们掌声欢迎!】
天幕特意做出音效,“嘘——”嘲讽意味十足的特效,响彻各个朝代。
十分明显地对明朝的嘲讽。
还没开始介绍,明朝的皇帝们开始慌了。
这天幕,假如各朝各代都能看到,岂不是他们丢脸要丢到各个朝代面前去了?
【到了明清时期,死灰复燃,宫人殉葬甚至被朱元璋定为“祖制”】
【明朝宫殉贯穿了五朝,在明英宗时中断,这也被誉为明英宗生前唯一做过的一件好事】
朱祁镇:什么叫朕唯一做过的一件好事!什么意思!
明英宗之后的帝王和朝臣们齐齐点头。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实在是太丢人了,但废除人殉,不单单宫女会感激,大臣也会感激。
这得从明朝非常普遍而又非常残忍的人殉制度说起。
【明朝殉葬,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其一是受古代灵魂不死观念的影响,想要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继续被人伺候;其二是朱元璋出于“严内教”的考虑,其三是受到蒙元时期“视生命如草芥”野蛮习俗的影响,其四是明清时期大力推崇女性贞节观、三纲五常的传统思想有关系。】
荆咕先介绍了一遍明朝重新开始用人殉制度的背景,让前朝的帝王们大开眼界。
“视生命如草芥不是对奴隶吗?如果对贵族世家也这样不会被反?”嬴政很惊奇。
大秦殉葬了三个大臣都被骂了好多年,怎么听天幕的意思,似乎明朝不只是殉葬奴隶,后世的贵族那么好欺负吗?
【说起来我很疑惑,朱元璋不但是平民出身,最狼狈的时候还当过乞丐,算是正儿八经从底层爬上来的皇帝,这也是我之前夸他与刘邦是唯二两位得位最正的皇帝的原因】
【但是当他成了皇帝,他就开始大肆屠杀,我也本以为只是宫女,然而,并不是。】
荆咕的声音压抑了起来。
网络上有说法,说朱元璋是生前家人都因为饥荒死了怕寂寞,所以殉葬了宫女陪伴。然而真考据起来,就会发现并不仅仅如此。
真实的历史看了之后,会让原本对明朝还有些喜爱的路人粉荆咕,黑化成路人黑。
她算是明白,为什么大家就算是写穿越剧,也不会穿越到明朝了。
【在明朝当宗室女,是个十分送命的事】
【无论是出生于皇室的公主,还是嫁入皇室的皇妃王妃,都是个倒霉事。】
朱元璋冷冷道:“朕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女子生前享受了荣华富贵,哪怕是死了,也能继续在地下享受富贵,哪里倒霉了。”
他经历过饥荒,经历过战乱,见到过人相食,也见识过战乱时期掳掠女子奸淫掳掠。
比起那些真正的苦命人,不过是殉葬,而且她们死后他还会赏赐他们的家人,全家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哪里不好?
【明太祖去世时期史料记载“宫人多从死者”,具体人数没有记录,但是《万历野获编》记载的是妃嫔三十八人,殉葬人数最多;
明成祖长陵殉有十六妃,朝鲜的史书记载是殉葬了三十余人,其中还有来自朝鲜的妃子韩氏,这个记录来自于韩氏后来归朝的乳母金黑,可信度还算高;】
【这位来自朝鲜的妃子被殉葬后,朝鲜颇有怨言,连带着开始质疑大明中原文化实属野蛮。
当时的大臣特意提醒朝鲜世宗:即使小孩都知道“作俑无后”,大明这项惨无人道的制度不值得朝鲜国效法。你看,我说朝鲜不傻,不单单知道缠足对女子不好不学,对人殉也觉得不好不学。】
朱棣此时还不知道明成祖是他自己,但是,来自朝鲜的妃子韩氏他知道,韩氏的乳母金黑,他也知道。
朝鲜前期天幕放过地图,此时也的确属于大明的藩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