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团子又换了他另一边胳膊的歪着,蔫哒哒:“心宝要听沈伯伯讲故事。”
明霈帝道:“那伯伯讲完了心宝就去睡,好不好?早上起的早,上了马车就容易晕。”
沈寿延虽然不算多知趣的,但毕竟是老江湖,这种明显的话头还是能听懂的,就笑眯眯的又说了几句,就说完告退了。
心宝喝了半盏薄荷茶,花霜就抱她去后头睡觉。
明霈帝向方无忧道:“叫人跟风霆说一声,头两天少行些路,早投驿站。”
方无忧应声下去吩咐了,明霈帝召了程弗居进来说话。
明霈帝问他:“你可知民间帮派,会向商家收保全费?”
程弗居道:“臣惭愧,臣对此不太清楚。”
他身为户部侍郎,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但确实不够清楚。
元沈绝坐在一旁,知道皇上想说什么,就道:“臣倒是曾听沈伯伯说过此事,那时心宝还悄悄问我,朝天门是不是黑帮,后来沈伯伯就解释过此事,我事后又曾简单查过。”
他做事极为细致,心宝问起,他知道的不够多,哪怕心宝以后不会再问,他也仍旧调查了解一番,于是就细细的说了。
元沈绝说的,远比沈寿延说的要全面。
像朝天门这种数一数二的大帮派,是商贾求着往他们这儿送钱,因为这个招牌确实很有用。
但像一些小帮派,就远不是这么回事了,他们在商贾这里,争不过大帮派,所以他们颇有几分“占山为王”意思,向他们附近的村民收保护费。
那保护费,就属于那种,交了他们也万事不管,但不交,他们就会捣乱的那一种,百姓苦不堪言。
第549章 三心二意小公主
明霈帝听的又惊又怒:“居然还有这种事?”
“是的,”元沈绝道:“皇上别生气,这种事情并不多。”
他顿了一下:“臣觉得,这所谓的江湖事江湖毕,也不知这话是谁说出来的,着实是误人不浅,臣虽没多查,但查到的这样帮派,不过二三十人,顶多也就算草台班子,功夫也只粗浅,官府要治理真的挺容易的,但就因为所谓的‘江湖事江湖毕’,所以官府就心安理得的不去管,你不管我也不管,两边井水不犯河水,江湖人倒似乎不是大晏子民,不受大晏律法所制……”
程弗居听的不由侧目,觉得这位小师弟也太敢说了。
他说话既有文人的细致详实,又有武人的坦荡从容,对皇上毫无保留知无不言……也就是现在年纪小,稍长大些,又是一个简在帝心的能臣。
明霈帝道:“你们认为,这样的帮派应该如何处理?”
元沈绝看向程弗居。
程弗居沉吟了一下,只从户部的角度问他:“沈绝,你可查过,这一干人如何交税?”
元沈绝道:“我只查过几家,这种帮派,大多不是本地人,在本地视同流民,是不交税的,但是不是私下给官府孝敬,我就不知了。”
连程弗居都被噎了一下,再次暗暗感叹他出言大胆,一边道:“皇上,臣以为,这等人,非僧非道,游手好闲,为恶一方,若不清剿,就重征度牒费,逼他们自行解散便可。”
朝廷有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叫做度牒费,就是朝廷给一干僧、道、尼等出家人发放“度牒”的费用,相当于一个从业证明,没有度牒就不算是正式的出家人,私自出家是违背律法的。
因为出家人不事生产,免役免税,严重影响税收,所以,朝廷就用高征度牒费的方式,来限制出家。
但,僧道之流,都是与信仰有关的,所以处理起来才缚手缚脚,可江湖帮派算什么??什么都不算啊!
所以程弗居的意思其实是……还是清剿了吧!
但清剿不是他户部的事儿,所以他话就没这么说。
明霈帝不置可否,元沈绝就道:“臣以为,直接考核当地官员即可,考核当地官员,就能快速而又精准的给这些帮派‘分级’,官府是否有能力处理一目了然,之后……”
一句话还没说完,忽听里头花霜道:“主子,主子?”
下一刻,心宝披着小斗篷,趿着鞋子,哒哒哒跑出来,蹲在了元沈绝旁边,大眼骨碌碌,乖乖的等着。
明霈帝挑了挑眉,秒懂。
然后他就一本正经的问道:“福臻认为应该如何?”
团子道:“心宝觉得,应该找人去当掌门。话本子里说,有一个叫袁紫衣的人,她想当掌门,就打败了十个门派的掌门,自己就成了十家掌门,所有人都要听她的话。这才叫江湖事江湖毕。”
这好像是金大侠书里的情节?但不重要,反正她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