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发现让薛教授心中一喜,师徒俩继续观察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新的药物比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稳定、耐药性低、关键是便宜。
三年后,红星药厂生产的乙肝抗病毒药上市,疗效好、药价不高。比起进口药动辄一瓶上千元,国产抗病毒药仅售价五十元一瓶。
当然这个价格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其实并不便宜,毕竟,现在普通工人的工资也不过一百多块。
一瓶药虽然能吃一个月,但一瓶五十元,还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没办法,一种新药研究出来,成本在那摆着,不可能赔本赚吆喝。
对于药厂来说,专利授权费、材料、人工等等一系列的成本加起来,这个售价已经是最低了。
薛教授和安兰都得到了奖励和奖金,因为这药是安兰捣鼓出来的,专利授权费也有安兰份,虽然不多,但让安兰有理由给李红英寄钱了。
国外药企刚开始是不信华国能研究出比他们的拉米夫定疗效更好的药。但是实实在在的疗效在那摆着,他们想不承认都不行。
也有人打着仿冒的想法,从国内买药自己研究,可惜安兰早就防着他们。就算是他们买回去药分析,也无法破译里面的成分,无奈只能从国内进口。
有抗病毒药一代药这个亮眼成绩,安兰研究生毕业直接留在了F大生物研究所。
毕业后,安兰要把李红英接到F市,被她拒绝了。女儿工作好、工资高她很欣慰,但她现在毕竟有自己的家庭,跟唐为民虽然是半路夫妻,但一夜夫妻百日恩,好歹也是有感情的。
安兰看劝不动李红英,全款在新城区给她买了两间商铺,一楼开店,二楼住人。
之前李红英她们厂改制,老员工可以提前退休,也可以一次性的买断工龄。很多人都选择一次性买断工龄,毕竟那是一笔不小的补助。
李红英打电话问安兰的意见,安兰劝她不要一次性买断,原主记忆里李红英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当初选择买断工龄。退休金虽然现在不高,但几年后会翻一番,之后每年也都在涨。
李红英刚开始觉得买断划算,听了安兰的劝说后觉得细水长流每个月都能领退休金也蛮好。
办完退休后李红英就在家闲置了,上班的时候盼着休息放假,真要天天在家闲着,反而觉得没意思。
在家闲的没事干的李红英想去打零工,别说安兰不同意就是唐为民也舍不得。
李红英正琢磨着怎么说服唐为民和安兰时,安兰给了她一个大惊喜,李红英一听闺女买了个店铺,还说让她自己开便利店当老板。
省吃俭用半辈子的李红英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惶恐。在她看来,闺女有钱买个商铺租出去,每个月的房租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让她开便利店当老板,光想想心里都忍不住发慌。
唐为民比李红英有魄力,加上出租车白班费用越来越高,他早有改行的想法。
安兰研发的新药正是关键时候,她给李红英转了五万块钱当启动资金后就撒开手不管了。
等她忙完休假回老家已经是半年后,李红英的便利店已经风风火火开业个把月了。
低着头算账的李红英听见有脚步声,赶紧合上记账本:“欢迎光……安安……哎呦,你这孩子不声不响的自己跑回来,怎么也没提前打个电话,赶紧的把行李箱给我,老唐……老唐,安安回来了,你赶紧的去菜市场买半扇排骨,再拐老何家买点儿牛肉……”
安兰笑着抱了抱李红英:“妈,我回来了……”
唐灿笑眯眯的从后院跑过来,拎着安兰的行李箱颠颠的往楼上跑。
李红英拉着安兰絮絮叨叨:“瘦了、瘦了,跟你说了多少回了,再忙也得按时吃饭。砍柴还不误磨刀功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现在仗着年轻糟蹋自己的身体,将来老了那就该受罪了……”
唐为民骑着三轮车跑到菜市场买了一堆安兰喜欢吃的菜。李红英让唐灿在楼下守着柜台,自己在厨房叮里咣啷忙活开了。
安兰在家住了一周,嘴就没闲着,早上刚吃完饭李红英就张罗着中午吃啥饭了。
回到F市安兰上秤称了一下,一周胖五斤,这要长时间在家待着,她非得胖成球不可。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安兰每天的日常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
她参与研发的新特药就跟割韭菜似的一茬又一茬,每年的专利分成拿到手软。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某国和美丽某国的药企财团提起安兰一方面恨得牙痒痒,另一方面又各种蹦跶着想把人挖到自己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