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就说这地在不在大清吧?
既然在,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改朝换代他们也要去换地契,葡萄牙人连个地契都没有,还要拿着前朝的东西理直气壮占这块地吗?
至于外交问题,那在京城百姓心里也不是问题,有本事打进来啊?在南海也就是烦人了些,没有到他们一手遮天的地步,更别说大清本土了,之前才和沙俄打了一场,这些海外漂来的,还能比沙俄狠?
百姓都这样了,想要扣多大的锅实在是不能,最多就是程序上的问题,还有对外的形象不好看,这部分的问题虽然不大,但总要有人处理,脸面什么的也得捡一捡,归根结底,这些官员只是对于增加的工作赶到烦躁。
胤褆和佟珍瑶更是早就看破了这一切,该干嘛干嘛,以后对南洋下手的时候多得是,比如琉球,既然被倭国困扰,帮了他们起码投诚承认自己是附属国吧?
再比如如今被土人环绕的南洋诸岛,非要说那是国家也有些勉强,少不了了西洋人争一争。
更不要说回京报道的李煦还带来了新消息,南下寻找新大陆的事已经有眉目了,碍于他是朝廷商船的代表,任务在身,这才没有跟着一起去,如无意外,一年内就能有消息了。
这样一来,康熙觉得近几年把国内平定就很要紧了,没有稳定的环境,他也不敢抽走蒙古人去建设南面大陆。
但如今粮草未足,康熙只好按计划推进,令太子出京观政。
虽然觉得儿子什么都好,但是康熙也知道他到底是对民间缺乏了解,还是想抓紧时间让他见识见识人间疾苦。
送走了太子,康熙腾出了空见大儿子夫妻两个,问他们之后的计划。
“汗阿玛怎么知道我们有想法?”
听着傻儿子的问题,康熙略有得色的哼了一声,“就你们?十天半个月听不到消息我都怕你们往洋人那边跑,说吧,这些日子都攒了什么想法?”
佟珍瑶率先摇头,“我没有啊!现在弄那些作坊挺好的,等南边水果下来了,我再让他们做罐头。”
“罐头?什么东西值得你重视?”
“就是煮熟的水果泡糖水,不容易坏,拿玻璃罐子装起来。”佟珍瑶干巴巴说了一句。
“好奢侈的果子。”康熙评价。
咳~现在看来是有点,可是南方有甘蔗,制糖也方便,烧玻璃就……烧呗,水果那就是现成的,反正送北面来应该卖挺好的,热带水果也算稀罕东西。
问完了这个,康熙又看向另一个。
胤褆想了想,说起了倭国,“跟跳蚤一样,净恶心人,那些西洋人好歹还做生意,还去骚扰琉球,我看那地方挺好的,不如给琉球换个宗主,免得湾岛那还有倭人出没。”
这样水军也可以往外推推,让福建这边安全点,不影响大清本土。
“这一会儿哪有功夫收拾?你自己先清理着。”
“谨遵汗阿玛旨意!”胤褆应得爽快,这就是继续让他掌着福建水军的意思。
这段说完,佟珍瑶又想起之前递来的关于银行和金融的事,似乎没有做这方面的改变?
“汗阿玛,之前那个银行的事——”
“朝上顾不过来,再者能明白的人也少,都糊涂着怎么做事?”
这个理由佟珍瑶还是信的,就现在这个基础教育基本没有的时候,有能用的人的确不容易,何况这本来就是个复杂的体系。
放过这一点,佟珍瑶忽然想起了玉米和红薯,这些东西是不是也需要农官来推广一下?就目前的基层架构,出了县就不算官了,谁去管这种地的事?但是种地的农民才是百姓里为数最多的存在,选拔会种地的人做农官,再由农官学习后推广到乡里,反而是可行的。
只是从京城扩散到县这个步骤麻烦了点,但是一级一级的把人配好,真扩散起来倒也不难,难的反而是给个什么位置招揽人去做。
“汗阿玛,咱们在地方有精于农事的官职吗?”佟珍瑶讲述了她的构想。
康熙斟酌了一会,这的确是对用人要求不高的位置,这么多农人,选出会种地并不是什么难事,再者那个良种信息的收集和后续培育,也是个不错的建议,一亩地哪怕只增产十斤,全国上下捏在一起的也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