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军平守着学校里那一套人际关系的原则,自然融入不了,但又不甘心被边缘化。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夹在中间,尴尬又难堪。
逃过了下岗的大潮来到电业局,工资待遇还高了,理应事件高兴的事儿。方军平反而经常觉得挫败。
这份挫败,在今天见到孟华之后,又被放大了数倍。
翟晓敏的话,他没接茬儿。翻了个身,草草关灯睡觉了。
第二天,方军平就给自己那个叫刘健的同学打了电话。
上次因为球服的事情找刘健帮忙,他说他认识电业局分局的一个副局长,这事儿方军平还记着呢。毕竟是老同学,没有啥抹不开情面的,方军平直接开口说了,想让刘健帮忙引荐。
刘健也是个爽快人,都是老同学的事儿,没含糊,没一会就把包厢信息发过来了,还嘱咐方军平带两瓶好酒。
方军平不敢怠慢,除了买单的钱,还额外点了五千块钱,装在一个牛皮信封里,这基本是他两个月的工资。拎了两瓶五粮液,早早到了包间。
没一会,刘健也到了。
方军平和刘健说了自己的准备,本以为想得挺周全,谁知刘健大呼不行。
“不是我说啊老方,你是这么多年教书教傻了啊?张叔跟你是第一次见面,连你是啥样人都不知道,你就给人家塞钱,这钱谁敢收?好歹今天先见面认识一下,你有想法,后面看事态的发展再找机会啊。”
刘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说的却都在理。方军平连连点头,把信封又揣回了里怀兜。
两人坐了会儿,刘健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可能重了,转而出言安慰:“老方,你不用这么紧张,一会吃饭,就是认识一下,让他对你有个印象,多聊交情,少谈工作。临走再把拿两瓶酒塞给他,就当投石问路。”
“这两瓶?”方军平指着自己带来的五粮液,有些愣了,“我以为这是一会咱们要喝的。”
刘健嘴角露出一丝淡笑。
“也就是我爸和他认识这么多年了,不然也不会知道。张叔对外宣称酒精过敏,再大的场合,都滴酒不沾。但实际是个白酒收藏家,郊区那边有个别墅专门用来藏酒,行家。”
方军平彻底傻眼,“那我带的这两瓶,档次也不够收藏啊……”
刘健看他那个磨磨唧唧的劲儿就着急,“都跟你说了,投石问路!”
一顿饭吃得不温不火,有刘健在,几乎没怎么冷场。张局问刘健爸爸身体怎么样,又说了点他们年轻时候的事。当然也和方军平聊了几句工作,方军平回答得谨慎小心,生怕说错了话。
但也没有什么高潮,三个人谁也没喝酒,平平淡淡就完事了。
应该说张局很给面子,应邀准时前来,席间客客气气,走时还互相留了电话,也说了几句客套的“有事打电话”之类的。但方军平再不开窍也能明白,这都是看在刘健父亲面子上的客套,对他今后的发展,没啥助力。
吃饭的地方离刘健家近,送走了张局,方军平陪他溜达着回去。夏夜的松城,凉风习习,明明没喝酒,方军平却不知怎地,有点上头。
“老方,你想的事儿我都明白”,刘健做了半天思想斗争,还是决定开解开解他,“把话说得最白,你想升官,你想发财,你想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这我都认可。但这种事能急么?得慢慢来。那个词儿咋说来着?什么速成就不行那个?”
“欲速则不达。”
“对嘛,你看你这不挺清楚的吗”,刘健揽过方军平的肩膀,凑到他耳边,“张叔这样的路,你可能得蹚出来十条,其中有一条能成,都属于运气不错。”
方军平点点头。
两个人再没说话,并肩走着。突然,安静的夜里,方军平的手机响了。
手机才买了不久,方军平嫌贵,一共也没打过几个电话。铃声乍响,两人都吓了一跳。
屏幕上闪烁的名字,是他新存进去的,张春生局长。
“军平啊,到家了吗?”
“你明天要是有空,就来分局找我一趟。”
第31章 “穿上”
翟晓敏觉得,松城的秋天是最迷人的。地处北方,盛夏的热气几乎一夜散去,某个早晨打开窗户,发现微风徐徐,又带着点沁凉,那就是秋天来了。
身处粮产大省,松城人热爱秋天。秋高气爽,庄稼丰收,没有比这再喜悦的事情。方军平说,以前在农村,赶上九月打粮,是全村最热闹的一天。村里会宰一头肥猪,还有秧歌队助兴,大人们在吆喝声里铆着劲儿干活,孩子们就看热闹,在田里疯跑,别提多高兴了。
现在进了城,打粮的传统不在了,但骨子里对秋天的热爱,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