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译驰走过来时,姜织正好说完“我不偷懒,会好好吃饭的。爸你快去忙吧”,挂断电话。
女孩儿平时说话细声细语的,跟家人讲话时又添了几分娇嗔。沈译驰听着她跟家人报备,有些出神。
还是姜织先问了句:“一会儿吃什么?”
沈译驰往肩上提了提书包,说:“想在这附近吃,还是市中心,回请你。”
“那我可要好好想想。”姜织饶是正经地思索半天,说,“吃面吧。”
沈译驰瞥她:“……”
姜织眨眼:“怎么了?”
沈译驰:“在想哪家面馆能让你吃回本。”
午饭是她请的,姜织装没听出他在意这个,只说:“就小区门口那家吧,我好几次经过都闻着特别香,一直没机会去吃。”
这家店早晨卖早点,其他时间卖面食、肴菜、麻辣香锅,夏天的时候傍晚还会卖烧烤,很生活化的一家店,味道就是家常菜的味道。
沈译驰要了碗牛肉汤面,姜织吃西红柿鸡蛋面。没吃几口姜织左眼皮开始跳,她搁下筷子用指腹压了几次,还是觉得心慌得厉害。
说起来沈译驰跟她同桌吃过几顿饭,明显看出她此刻状态不对,疑惑地问:“吃不惯?”
家里的事解释起来麻烦,说出来沈译驰也帮不上忙,关乎家人的身体健康,再多安慰的话都是徒劳。姜织抿出个笑,摇了下头,说:“想起道题。”
沈译驰半信半疑地看她一眼,问:“什么题?也为难一下我。”
店面不大,靠门窗的地方摆了一排桌子,几步路就是玻璃柜台,再后面是半开放后厨,油烟机嗡嗡运作着,有人点了海鲜,辛辣味被热油一激,香味溢满店。
姜织隔着店里油腻闷热的空气,稳稳地对上沈译驰的目光,由衷觉得,他这句话说得就很有水平。
没有高高在上的傲慢,也不会漫不经心得令人感到敷衍。
店里桌子是那种最简易的折叠桌,交叉的铝合金桌腿比手指还要细,感觉不太稳,桌面也小,他俩的碗之间摆不下第三个碗。
一米八几的男生手长腿长,坐在那略显局促,但就很奇怪,他身上有种浑然天成的百搭气质,姜织觉得,他一定是个很宽容的人。
姜织可能不小心沾了他的光,为家人焦虑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被他一打岔,突然就抛之脑后,没那么忧心了。
后厨油烟机停工时,姜织挑了挑碗里的面,瞥他一眼,说:“等吃完拿给你看。”
虽说这是借口,可想要和他讨论的题目姜织有不少。饭后两人没走太远,去隔壁奶茶店要了两杯喝的,便蹭着店里的桌子自习。
傍晚时分,街上的路灯亮了。奶茶店里音响一首接一首地切着歌,客人却始终只有他们这一桌。
这家店的桌子比面馆的大了点,而且是一边能容纳两人的长桌,但宽度不太够,姜织和沈译驰面对面坐着时,试卷铺在中间正方便,这也导致桌底下两人的腿很容易碰撞到。
姜织在不小心踢了沈译驰一脚后,说了声“抱歉”,有意识地将两脚收到凳子下面。
怪就怪她腿长,这个姿势并不太舒服,学着学着小腿又踢出去了。
沈译驰条件反射地避开,以为她有事,抬眼见她一副无知无觉专注于学习的状态。
真不是故意的?他身体往后靠,坐远些,心想。
他这一眼没及时往回收,正琢磨呢,余光注意到姜织搁在一旁计时的手机亮起。
静音设置下,并没有响铃,来电显示“姜老板”。跟她一个姓,他爸吗?
沈译驰屈指扣了扣桌子提醒她,姜织抬头,茫然地看向他,然后才循着他的眼色注意到手机。
是姜国山的电话。
她正要起身出去接电话时,沈译驰比他动作更快:“你接吧,我再去点个吃的。”
目送他走开,姜织接通来电的同时,低头写着没解完的题目。
暂时还没从学习状态中彻底抽神,姜织只当是老爸有什么事忘记叮嘱,听见对面火急火燎的语气,又以为是医院那边有什么事,仔细一听,才听清他是发现姜织到现在都没回家。
“你吴叔叔说给你送吃的,敲了两趟门都没人开,你是没回家还是没听见。”姜国山耳朵灵,劈头盖脸地问完,听着电话那头的背景音找到了答案,“这么晚了不回家在外面干嘛呢?”
“……”
作者有话说:
姜国山:我闺女呢,我那么大个闺女呢。沈译驰是吧,我记住你了。
第17章 第十七晚
◎默契得离谱。◎
17
姜国山周三傍晚回来, 陪姜织草草地过了个正月十五。
姜织倒不介意他在南京多待几天,一是方便照顾冯敏,二是她总觉得父母在各自冷静下来后,会有复婚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