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泰安顿好两个弟弟,便回了学子公寓。
学子公寓在一开始的几天忙碌之后,渐渐步入正轨。
十月和春娘每天很规律的早起做早饭,然后去菜市场卖菜,中午随便做点吃的。晚上给大家准备两个菜。
因为收的住宿费本身就不贵,十月的饭菜也都很简单,早晨是窝头和清汤,小咸菜,晚饭有时候是糙米饭,一般是两个素菜,偶尔会有一个肉菜。
几十个人的饭菜不像是席面那么费工夫,但是两个人一整天也并不清闲。
因此,洗衣服这事儿,十月还是决定雇一个人,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放假日,过来洗衣服。
人是秋红姐介绍的。是住在三岔巷子里头的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秋红姐叫她梁嫂子。
梁嫂子的孩子三岁,丈夫去年没的,家里就剩婆婆和她守着儿子过,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洗衣服这活儿在县城里很抢手,秋红一说,梁嫂子就答应了。
一个月洗两次,大概是二十个人半大小子的衣服,一共是五十文钱,这就相当于一天二十五文钱。在别处,洗一件成人的衣服,才一文钱,孩子的衣服,差不多三件两文钱。这样一算,给十月这洗衣服,更有赚头。
十月的小院子有一口井,用水方便许多,她也不吝啬,柴火随便用。只是皂角就得婆子自己准备了,十月没时间去山里采。县城里卖的洗衣服的皂角都很贵,十月自己都舍不得。
她还挺喜欢纯天然的皂角的,觉得很有趣儿。
梁嫂子第一次来洗衣服,十月就发现,家里的洗衣盆不够大,这么多衣服倒腾不开。
十月便找个一个石匠,凿了两个大大的方形洗手盆,放在院子里靠北墙的一角,搭一个简易建议的棚子,可以遮风雨。这小院子还有半块磨盘,正好可以用来捶衣服。十月也让冬柏哥给摆在石盆边上。这样大家洗衣服都方便多了。
只不过光这俩石盆,又花了十月八百多文。十月有些担心,一个月下来,他们还能不能赚到钱。
米钱菜钱柴火钱,现在不到半个月,花了差不多一贯钱了。
县学开学半个月之后,学子公寓一切运行良好,而且还不断的有家长来办入住。最后一间屋子也住满之后,十月彻底安心了。
朝廷的粮种也在这个时候到了。
听到这个消息,十月立刻去县衙看告示。
十月到的时候,外面已经记了不少人。
听周围的人说,好像是朝廷派了各地农桑司的人,这次有新种子要试种。
听到新种子,十月整个人都激动了。
她早就听里正说了,北安县种的最多的就是小麦、谷子和燕麦,水稻只有非常少的人种,再就没有其他的粮食作物了。
十月认真观察过李家坳的地理位置,面朝黑白河,背靠小青山,小青山脚下是一片荒地,这一块地相对干燥,适合种玉米这种耐旱的植物,黑白河那一片基本都是河套,靠近河边,几乎都荒废着,如果好好收拾一下,应该可以种水稻,或者挖鱼塘养鱼。
如果有水稻和玉米的话就好了。她会种这两个,小时候奶奶家里就种这两种粮食,十月觉得自己应该能种好。
十月费力的挤到前面,看到告示前面放着一个长桌,上面放着几个木碗,里面装着各种粮食种子。农桑司的一个司农官正在给大家介绍这些种子都是什么。
担心人多拥挤,距离桌子的位置,被人用红绳子隔开了,还有两个巡捕的人守着。
十月听司农官说,这些种子都是在大昭和蒙匈停战之后,通过蒙匈的商路传过来的,是海外的粮食。
今年大昭各地农桑司也会在州府划给他们的试验田里种植这些粮食,但是为了更好的验证这些种子的产量和大昭什么地方适合种植,农桑司决定拿出一部分种子分到北地来。激励北地农人多开荒。
只要想种这些新种子的,都免费领粮种,北地本地人种了新种子当年免税收,但是要如实汇报收成。
对于这些免税的政策,十月不关心,毕竟他们外地来的,未来三年都是免税的。她很想知道都有些什么种子,对于这些新种子,她每一个都想试试。
她心心念念的种田啊,终于可以开始了。
司农官终于介绍完了背景,开始逐个给大家展示这些粮种。十月在前面,看见里面赫然就有玉米。司农官管这个叫苞谷,描述了具体结的果实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