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冤种朋友(65)

作者:梨斯坦 阅读记录 TXT下载

12.

楼上又开始了。

操。

我手指用力在手机上戳,几次想给安谨言发消息说你特么能不能小点声,但打打删删,终究是没脸发出去。这叫什么事儿啊,可这是我愿意当这种听墙角的变态吗?!

我心浮气躁地戴上了耳塞,睡意全无,在黑暗中睁眼瞪着天花板,突然想起安谨言那句“他会是那种很凶的师傅吗”的问题。

沈君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认识他七八年了,说实话,我不曾看透他。

刚毕业那会儿,我跑过一段时间的法制新闻。初认识沈君颐时,他还是个打刑辩的年轻律师。因了拜在有名的前辈门下,连他们圈带我们圈,谁不高看他一眼。

律师待遇也分三六九等,红圈所的名利双收,主打民商的熬几年,混好了也能出头,刑辩嘛,由于官司关系错综复杂,与上面相比就危险得多,当然,也更容易出名——特指做好了能跻身德高望重名列泰斗那种。

而其中,最坚韧、最喜欢磕硬案子、也最为各方头痛的那一类,被称作“死磕派律师”。

沈君颐的师傅,就是“死磕派”的代表之一。老人家打了一辈子官司,用圈里人的话说,收到多少锦旗,就推翻多少冤案,给多少人改了命。一生起伏跌宕,风光过也艰难过,老了看淡世事,连官司都很少接了,不知道怎么就在一次高校讲座中一眼看中沈君颐,引入门中收为关门弟子,亲自喂案子喂资源喂技巧,羡煞一众在律所拿三几千苦逼兮兮熬资历的年轻律师。

按照我们的理解,沈君颐本该继承师傅的衣钵,走上“死磕派”的路线,假以时日,必成国内刑辩大律,但他偏偏不是。

我跟他第一次合作,是他第一个独立操作的案子。说是法援案子,后来我们几个跑法律的记者,跟他、以及当事人家属一起吃饭闲聊时,才偶然间得知,这个案子,沈君颐收费六位数。

有个同行阴阳他打趣道:法援案子沈律都收十几万,那正常案子得收多少钱啊。

沈君颐道:“律师也是人呐,出差吃饭坐车住店也是要花钱的。”

另一个同行心直口快,“差旅费用不都当事人另付了吗?”

沈君颐哈哈一笑,“这话我可就没法接了。”

当事人的家属在一旁尴尬陪笑。于是大家都住了口。他师傅是怎么替穷人打官司的,很多人都见识过,相比较之下,沈君颐这个关门弟子的作风,多少差了那么点大气。

后来他逐渐名气大了起来,一步步成为律所合伙人,我呢,也从一线转向二线当编辑,偶然间,又跟他在同一张桌上吃饭。那时候我才知道,收十几万在沈君颐眼里,的确就相当于“做慈善”了。

席间高谈阔论,他是这么说的:“我现在接案子,先问两件事——当事人家里有多少钱,家属舍不舍得倾家荡产打这个官司;如果打,敢不敢豁出去,耗得起耗不起时间。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了,我才接。”

众人愕然。有人问,家属不倾家荡产付律师费的不接?沈君颐斩钉截铁地说,面对牢狱之灾,家属都下不了散尽家财的决心,这种打到一半最容易退缩,风险全让律师扛了。过不了这一关的,坚决不接。

我低头吃饭。像我们这种无用文人,心总是更软一点。请再好的律师,官司也不能保证必赢,尤其是刑事案件,倘若倾家荡产也换不来清白之身,那便是把一家人的生计都赔进去了。我能理解当事人家属的顾虑,也因此的,更加看不下沈君颐那副高高在上,看透一切审判一切的作态。

那会儿沈君颐的性向在圈内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但他是1是0还是0.5,众说纷纭。他桃花不断,听说还跟客户发生关系——也是圈子里传八卦,说沈君颐当1还是当0,全看对方是不是比他有权有势。有次睡到个有钱客户,都到了提枪上阵的关头了,那人开玩笑说了句“这算不算资本凌驾于法律之上?”被沈君颐直接一脚踹了下去。

总之这个人,重利还是重义不好说。但有一点是没跑了,他重名声,还是挺虚伪的那种重法。

作者有话说:

没存稿了,现挂,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个人是很喜欢法律行业啦,尤其很喜欢打刑辩的。不过刑辩的确收费高,门道也没法写太多,回头带出啥不合时宜的东西,锁了又要改。

要骂就骂沈君颐,不要骂我啊

第45章

13.

安谨言话很多,每天哔哔哔哔的,像只热情的金毛,在我的认知中,即便他喜欢男的,也该喜欢那种温柔、细心、体贴,像兄长一样,能把他呵护得很好的年上男。能引导他,支持他,必要时,最好能有钱到帮他还掉这笔无妄之灾的债务。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