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头,四下转了一圈,很容易就找到了一根长长的棍子。
她叫对方拄着棍子,扶着她一步一步往下走。
这一边依然是小山丘,陡峭的道路走着很不方便,也就是一边拄着棍子一边被人扶着,才能勉强挪动,这要是只拄着棍子,很容易就会摔下去。
陶云华一边走一边连连道谢,她是真的发自内心感谢苏麦。
“怪我,不知道这里的情况还随便走近路,下来的时候又太急,一不留神就踩空了,”陶云华忍不住啰嗦几句,“我要是再小心点,也不至于踩空,摔在那里,动都没法动。”
“这座小山我们大队里的人都不常走动,没有明显被走出来的路,确实要小心,回镇上还是走大路方便。”苏麦说道。
“知道了,下次我再着急,也不走这里,”陶云华立即道,“还好你来了,真的是我运气好,要是没有你,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苏麦解释道:“大队里刚刚丰收,大家趁着闲,到山上摘些东西回去吃,我也一样。”
陶云华握紧了苏麦的手:“说实话,其实我今天过来,也是想着来买点细粮,我孙女要吃米糊,供应量不太够,我想多买点,结果到了之后才发现好多人都不在,这才想着早点回去,到别处去买细粮。”
“阿姨要多少?”苏麦看她。
陶云华也看着苏麦,低声道:“不要票的话,三四十斤肯定是要的,主要是票不够,我才想着自己来大队里找。”
“阿姨要是愿意,我可以给阿姨去找换粮食,”苏麦说道,给她报了价,“大队里的细粮,如果是稻谷,不要票的价格是1毛5分一斤……”
“我给你1毛7,你能收到多少我要多少,行不行?”陶云华立即道,“多的都给你,就当是我谢谢你帮我收粮食。”
苏麦是打算卖自己手头那些粮食的,村里她不敢多卖,毕竟大家都知道她手里的细粮大多都换成了粗粮,没有反向操作的情况,但卖到镇上却可以。
1毛5分是她自己卖的价格,这个价格如果卖的全是她种出来的,这都是净利润。
眼下对方愿意多给2分钱,要是卖20斤,相当于承诺让苏麦多挣4毛,要是收了30斤,那就是6毛。
这年头几毛几分都很值钱,6毛钱值3斤大米,6斤杂粮,15斤番薯呢。
“行,到时候收了我给你送到镇上。”苏麦说道。
陶云华听着,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下,连声道:“行,你给我送来,放心,这事我肯定不往外说。”
带粮食是一回事,赚钱又是另一回事,陶云华好不容易才找到愿意帮她的人,怎么都不可能断了这个联系。
她家缺粮食可是长久的事,这次吃完了,以后肯定还要。
转头时,陶云华看到了苏麦另一边被头发遮住的脸,看到里发丝下的痕迹。
她突然就想起了后头大队里发生的事。
她在镇上都听到的那个大新闻。
想着,她抓着苏麦的手又紧了紧。
苏麦抬头看她。
陶云华也看她,笑着说道:“你真是好人,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肯定是好人有好报的。”
第6章 多出四倍
苏麦一路把陶云华送到家里为止。
她身上和脸上都有烧伤,这段时间都不怎么出门,眼下也就是头发遮了伤痕,才敢进镇里。
人送到,她就要走,陶云华拉了她一把,从屋里拿了一把糖,放到苏麦手心里,轻声道:“你看到了,我现在受了伤,短时间内没法四处走动,你什么时候凑够粮食,就什么时候送来,不用着急。”
苏麦抓着手里的糖:“我回去准备准备,后日上午给你送来。”
她得先确定自己那小块地能种出稻谷来。
实在不行,她可以在村里收,大多数村里人都舍不得多吃细粮,稻谷收下来,大多都是换出去了,她花钱去收,有的是人愿意卖。
实际也确实可以收一些,做做面上功夫。
“行,你说了算。”陶云华笑着道谢。
苏麦离开后不久,有人上门来瞧:“你家出去那小姑娘头发怎么散着?”
“我不小心崴了脚,人家扶着我回来的,是个好姑娘,”陶云华说道,她不愿意与多嘴的话多说,“你换到粮食了吗?过了这一季,以后再要换粮食可难了。”
“哎呦,我差点忘了,跟人约好要见面的。”好奇的人连门都没进,转身迅速离开。
后面陆续有人过来,没进门就问:“云华,我听说你崴了脚?”
再没有人提到披着头发离开的苏麦。
苏麦走的还是老路,爬过小山往回去,路上又摘了些能吃的食物。
这一来一去,包括送人回家,耽误了些时间,等她回去的时候,村子里也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