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书婉看着面前一脸发红,恨不得快点进行完,好早日说再见的男人,顿觉好笑,大家都说她是个俊俏灵秀的姑娘,怎么到他这,就跟吃人的老虎一样,吓得他这么想跑?
临分开的时候,杨文平举手说再见,心里明白,以后再也不见,他礼貌一笑,转身就走。
不料,却被叫住了,“杨文平,你刚才那一句法理很有趣,我能借你那本书看看吗?这是我的地址。”
姑娘的指甲盖粉嫩,捏着半张稿纸递到她身前,那纸一飘一动,飘逸娟秀的钢笔字迹隐隐若现,好像还能闻到墨香。
杨妈在家门口等了半天,也没看见人回来,不由皱眉沉思,这次的姑娘真这么好?说到太阳落山还不舍得回来?
终于,在她饭做一半,听到了动静。
“妈,这是我在省城给你们的买的东西,放这了啊,这些是二姐给的。我先走了,遇见个顺风车正好路过正邱县,人还在等我呢。先走了。”
杨文平放下东西就走,先后在家一分钟,杨妈连句完整的话都没问完。
“这个王八小子,要不是现在不让封建迷信,我一定找人给他算一卦。”杨妈吃一顿饭,嘴就没停下来,“小时候读书上学顺当当,不用操一点心,长大了找个对象,看把他难得。”
杨媛对此事有不一样的看法,杨文平从省城回来,宁愿去杨兰那也不愿先回家,摆明了是个逃避行为。
要不,还是和之前相亲一样,一点没看上,烦杨妈叨叨,溜走。
第二种可能嘛,就是他看上人家了,大男人不好意思,害羞的溜了。
但凡平常一些,顶多就是“就那样,一般,再说吧,行我知道了”等等杨老四常说推诿话术。
看来,她还得去刘京家再打听打听,到底什么样的姑娘,一举俘获了杨老四的芳心?
等天气凉快的时候,杨媛在印染厂收到了一封信。
她不知道,是党大姐从保卫科为她带回来的。
“打开看看,是哪个栋梁小伙这么有眼光,给咱们小媛媛万里写信。”党大姐那个笑啊,笑的杨媛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有奸情了。
莫非是上次在百货大楼遇到的那个阳光大男孩?还是劳动局新来的那个板正兵哥哥?
杨媛迫不及待打开,两辈子了,还是头一回有人给她写信呢,见字如面,多浪漫的通信!
寄信人,孟博华。
孟博华?谁啊?
有点耳熟。
哎呦我的妈,杨媛想了一会,吓一跳,这不是她大外甥么!
杨兰的儿子,小磊磊,大名孟博华。
可是他才一岁多,连叫人还喊不清呢。
杨媛第一反应是杨兰,可杨兰有什么事,过来不就行,还写信?
直到等展开信纸,才发现,竟是杨月!
她三年没回音的三姐,竟然写信了。
然而,从头看到尾,杨媛刚开始的激动,彻底消失了。
语气沉重,字迹慌张,杨月的信很匆忙。而且交代不要告诉爸妈,她心头浮现一丝不妙的预感。
杨媛视线落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中午十二点通电话”一行上,距离中秋还有一个月,杨月到底出什么事了?
第51章 萧书婉
说到萧书婉,大家第一印象都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文静而颇有书卷气的姑娘。
只是大家也都知道,她常年长在舅舅家,连电话局的工作都是舅舅为她操心安排的,倒是与父母那边,休息日才回去看看,像是走亲戚。
细说起来,这话可就长了。
萧父年轻时是军人,萧母是部队后勤保障干事,两人相识结婚,顺理成章。但萧母怀萧书婉时正值建国前夕紧张时刻,两人常年在外,居无定处。
本来一开始发现怀孕,萧母并不想要,她已经有两个儿子了,这个孩子又来的不是时候,战事紧张,实在不是一个好时机。
但后来腹中胎儿生命力顽强,身为一个母亲,哪能一而再,再而三狠的下心。于是就留下了孩子。
只是怀孕七月,萧父在前线生死不明,萧母听到消息后,不顾身体,坚持要去战场找丈夫。
走到中途,心神俱疲,她肚子开始剧烈的疼。后来借住农家,艰难生下了萧书婉。
萧母一心惦记丈夫,将女儿托付农家老乡照顾,拖着虚弱的身体,将萧父从死人堆里扒出来,连拖带背,一路三天两夜,将人拉到了战区临时医院,救了萧父一命。直至今日,萧父身体里还有当时没取出来的弹片。
这一遭折腾,萧母的身体也留下严重病根,等她意识清醒,拜托友人去农家接女儿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友人将孩子抱回来,萧母对于当时匆匆生产完只看了一眼的女儿,已经没多少记忆。丝毫不做疑他,一心疼爱历经波折生下的孩子,她此生最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