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眯着眼睛,口中说着如此可怕的事,语气却显得颇为平静。
李斯惊惶,不知皇帝为何突然这般,对未来失去了信心:“陛下,您……您这是为何?”
嬴政看向李斯:“朕得了机缘,有幸一窥将来,却不料见到秦帝国如此结局。”
“这……”李斯看着嬴政,虽然皇帝语气平静,可他看不出皇帝有任何撒谎或玩笑的迹象,他从刚开始的不敢置信,到心中逐渐生出恐惧,这……这不是他想要的结局,不,是他想都不愿意想的结局。
即便是秦帝国不能万万年,但也不至于二世而亡吧?
“这其中……可有什么误解?”李斯忍不住问。
他还是觉得无法接受,且难以置信。
嬴政摇头:“并没有。”
嬴政本也觉得,秦二世而亡的事,令人难以置信,可是他听完一整期的天幕后,倒是能理解了。
天幕并没有深入分析秦的各种社会矛盾,这让嬴政觉得颇为遗憾,但他坐在秦皇帝位上时,回想天幕所讲的几期内容,也能将秦如今社会上的各种问题,看得分明了。
即便是天幕没有像讲解其他王朝一样,将问题说得透彻明白,甚至还提出一些解决之法,但嬴政也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构想了。
只是,他知道,若他贸然开始行动,李斯这个曾经最得力的助手丞相,便会成为一个阻碍,所以须得跟他说清楚。
李斯呆坐许久,一直久久未能回过神来,他本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可他在嬴政手底下干活几十年,深知皇帝为人,并不会以此等关系到国家的大事为玩笑的。要想此事是假的,只有可能是皇帝被人骗了,可是那可能吗?李斯觉得不太可能。
嬴政可不是那么好骗的人。
许久之后,李斯才长长地叹了口气:“那陛下可知道,为何秦未能像期盼的那般,延续万万代,反而二世便……”
这个亡字,李斯实在是有些难以说出口。
嬴政道:“略知晓几分吧。”
李斯的眼睛稍稍亮了一些,忙问:“那陛下可有解决之法了?”
嬴政沉吟了一下,道:“或许杀两个人,能避免二世而亡,却免不了也要走上一样的路。”
即便是李斯这时心情沉重,也不免冒出了一些问号:杀两个人?杀谁?谁有那个本事,能一下子就毁掉皇帝辛苦创下的基业?
嬴政却没解释两个人的事,而是继续道:“祸根是咱们一开始就埋下了,或者说,打下六国时,就因为这个事情推进太快,留下了不少问题。”
第256章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25)
就像天幕说的, 清朝正处于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许多问题都会被放大,许多矛盾都会因此而成为格外刺痛人的存在一样, 秦也处于这样的时期。
面对着这特殊的历史时期, 秦与清的做法, 截然不同, 结局却是有些相似之处的,都走向了灭亡。
清是因为抵抗了这种无法避免的发展趋势与方向,而秦则是太心急了,将推进的速度开得太大了, 也导致整个国家与社会承受不住。胡亥的上位, 是火上加油,让大秦完得更快一些了。
而秦推进这一切速度太快的原因, 还在嬴政自己。
嬴政时常觉得自己的时间太短,而要做的事太多, 所以加快了许多事的进程。
可这样做,就像是在高速飙车一样, 嬴政自己是个高手,所以能稳稳控制住方向盘, 可他一撒手, 换别人来就接不住这么大的盘子, 更何况是换了胡亥那个蠢东西,连方向盘都懒得自己掌控了,直接让赵高代掌,可不得就以高速的姿态翻车, 还车毁人亡了?
李斯听着皇帝,把不少原因都归咎于他自己, 冷汗直冒的同时,还生出了深深地愧疚感。
作为皇帝身边的丞相,是辅佐皇帝的第一人,若说皇帝要为大秦的灭亡负不小的责任,那他这个丞相,也要一起对此负责。
君臣二人虽是一同用午膳,结果这次聊天,反而一直持续到了下午。
李斯就算是再难以接受,也不得不信了始皇帝的说法:法家,至少是明面上不可直接用了。
但令李斯感到安慰的是,嬴政并非是要完全抛弃法家,法家在朝政上,在各处都还有这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李斯跪在地上,伏在地上给始皇帝行礼:“陛下,臣愿追随陛下……”
嬴政微微抬头,看着殿外被红霞渲染的天空,道:“既如此,李相依旧是朕的李相,大秦帝国基业,依旧需要你的忠心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