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高力士通传道:“大家,忠王殿下求见!”
李世民抬起头:“他没去与那些贡生们喝酒庆祝吗?”
高力士知道李世民是在揶揄,忙道:“殿下说,有重要事情禀报大家您,所以顾不上喝酒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李亨进来行礼后,主动说起了自己的来由:“圣人,近日儿臣混迹于士子之中,探听得了不少事情,因着天幕着重说过河北一带之事,儿臣便特地注意了河北的士子,并且打探到了一些消息。”
说完,就拿出了一份写得满满当当的纸。
高力士呈给李世民后,李世民拿过来一看,竟然足足写了三张。
一边看着李亨呈上来的文字记录,李世民一边问:“我记得,此次河北此次来长安参考的士子,人数并不多,只有寥寥七八人?”
李亨回到:“是的,圣人,而且相对于从南边,甚至西边来的士子,河北的几个士子都显得颇为寒酸。他们不仅一路风餐露宿而来,到了长安后,因着住不起好的旅店客栈,便只在破庙等地落脚,那等地方是地痞流氓逞凶之地,如何能安心备考?儿臣假借与他们投缘之意,借了个偏僻的小院子给他们住,他们几人住一间,却十分感激儿臣提供了一个庇护之所。”
李世民随口赞道:“你这份仁心,确实不错。”
李亨听了这样的夸赞,心中顿时充满了鼓胀的感动和激动,脸上也不自觉地露出了一丝笑容来。
往日他和皇帝虽为父子,却互相防备,现在换了太宗爷爷,反倒能与他和平相处,甚至愿意给与他难得的夸赞与欣赏。
被李隆基压制了几十年的李亨,要不是因为此事在面圣,不能御前失仪,他真的要哭出来了。
李世民不知道,自己一句夸赞,就让李亨那么受用,他将李亨写的东西看完后,点头道:“不错,他们确实很了解河北的情况,河北一带的士子们,大多已经倒向安禄山,只有那几个人前来,也是因为和安禄山一派结了仇,在那边没出路,便想来朝廷试试了。”
李亨记录的信息比较零散,也没有什么规律,但李世民还是看出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李亨抿了抿嘴,问:“圣人,不知他们几人,考试情况如何?”
高力士在一旁提醒道:“殿下,今日已经放榜,上榜的便是取得了贡士的,过些日子,便要参加殿试了。他们成绩如何,可以看看榜单的。”
李亨嗫嚅了一番,最后泄气道:“谢谢公公提点,只是我在与士子们相处时,便能察觉河北士子与其他地方士子的差距。河北本就不及其他地方,有学识的大儒不多,而那些人又被安禄山一派所收拢,那几个河北士子没有良师指导,全靠苦读,能耐及不上别人,也是正常的。”
李亨离开时,还是那样垂头丧气。
高力士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转向李世民问道:“大家,您看?”
李世民重新坐下,道:“忠王这些日子,确实有些长进,只是他性情绵软,容易心软,怜惜那几个河北士子也不奇怪。你只与他保持着联系,看他接下来如何做便是。”
高力士忙应道:“是!”
李亨有些恍惚地走出宫门,又派人去看了榜,果然河北士子竟然仅有一人考上了贡生,其他人都落榜了。
李亨在马上怔愣半晌后,命人去买了酒,又置办了一桌席面,带着去了小院子。
小院子里的气氛,倒是比他想象的略好一些。
李亨命人摆上了酒菜,询问后得知,虽然七八个人中只考上了一个,可这一个也令河北士子们十分高兴,至少不是全军覆没,也说明他们靠自己苦读,还是有希望的。
李亨看着他们那样子,同情哀痛之情充满心间,差点就忍不住说破了自己的身份,要将他们留在自己身边当门客幕僚养着。
只是他一介废了太子之位的人,这样做恐怕反而耽误了人家,李亨才硬生生地咽下了在心头滚了许久的话,转而问道:“如今贡生已经放榜,诸位是否要准备回程了?”
为首的人笑了笑,说:“若是公子不嫌弃,我等想继续逗留一些时日,想等陶冕参加完殿试后再回转。”
第143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44)
李亨忙道:“你们只安心住着就是, 这院子有了人气,那些个老鼠狐狸之类的,才不来占屋子。你们要等陶冕一起, 可是不放心他一人逗留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