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是,韩子瞻没觉得会有人来串门,也没来的急准备回礼,只得给他们配了几副适合秋天养生的药。他们也没嫌弃,乐呵呵拿走了。
傍晚时分,周家夫妇担心韩子瞻一人过节有些孤独,便来邀请他一起过中秋。
韩子瞻听到这话,欣慰的笑了笑,不过还是给委婉的拒绝了。毕竟不是一家人,自己又何必去凑那个热闹,让人家过节都过不好,岂不是罪过很大。他们有这个心就很不错了。
至夜。
大街上人声杂沓,语笑喧阗。锣鼓声震耳欲聋,络绎不绝。舞龙队散中有序,时上时下,变化万千。周围人欢呼呐喊,为其赞叹。
吹鼓手跟随在队伍后面沿门吹鼓,说着吉祥话,讨着赏钱。吹鼓手走到韩子瞻门口时,他大大方方给了不少。
韩子瞻旁边一个男人,因为孩子一直抱怨看不到,便把孩子架在肩膀上。孩子被逗得咯咯笑。他看着这亲密的一家人,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自己年幼时父亲为救溺水之人再也没能回来,对父亲最后的印象就是家里那张架着自己看灯会时的照片……
那时照片上所处的环境也像现在一般热闹非凡,灯火莹莹。
随着人群渐行渐远,那温暖的火光也渐渐消失为一个点。
周遭突然就像按到了暂停键,韩子瞻觉得自己就像游离在他们之外,碰不到,摸不着,只得一个人地看着他们喜他们乐。
韩子瞻叹了口气,关上了医馆的门。独自坐在内室门口,手边放着周王两家送的东西。
他默默算了个账,救一人才赚十几二十个医德值。也就意味着最起码就五万多人才可以赚到百万。这个镇子也才不到千数人……再加上欠的那十万多,以后说不定还会越欠越多……
“唉……”一声叹息消散在了空中。
从来没有喝过酒的韩子瞻破天荒打开了酒坛子,桂花香扑鼻而来。他小小抿了一口,味道不辣,还挺好喝。一口点心一口酒,东西就慢慢全到了他的肚子里。
第14章 拜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韩子瞻突然间觉得这里的月亮不如家乡的圆,也不如家乡的亮。月光里好像掺杂了什么,让人看的有些压抑。
外面热闹的喧哗声穿过墙壁传入内院,毫无死角的环绕着孤身一人的韩子瞻。
夜渐深,感觉到冷的韩子瞻打了个冷战,晃晃悠悠回了房间,往床上一扑,嘴里还念叨着:“真好喝,好喝……”
“哥你也喝。”
“妈,我回家。”
“妈,对不起,别生我气……”
“对不起……”
门外的蝈蝈声,残存的蝉叫声陪伴着这个归家心切的年轻人。
转天酒醒后的韩子瞻,梦游似的起了床。借着酒劲,认真又仔细的给自己把着脉,连脉搏跳动的一丝不同都不放过。
结果是:饮酒过度,宿醉。
得出结论后,韩子瞻十分有仪式感的给自己煮着醒酒汤喝。至于点火这个技能,已经在他洁癖发作,必须给自己烧洗澡时已经学会了。
没什么生意的韩子瞻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守着药铺,看看医书,写写病案。把大脑里那些珍贵的经验写出来整理成册。
他看书看得正认真时,隐约听到了脚步声,抬头一看,是周家夫妇带着孩子过来了。
周正脸上的斑点已经淡了很多了,只是隐约有些印记罢了。只见他小跑着来到韩子瞻跟前,兴奋的叫:“韩大夫!韩大夫!”
“嗯?怎么了?”
“我要拜你为师!”
韩子瞻冁然而笑,眼下的卧蚕衬的那张充满胶原蛋白的脸格外的温和。这笑容是他自打来到这笑得最明朗的一次。
接下来,周家夫妇跟韩子瞻商量好各个细节,把拜师地点定在了这个药馆。
拜师当日,周家人请了当地唯一的先生前来主持这个拜师仪式。
应邀而来的乡邻并不是很多,不过大多数都是见识过韩子瞻救人的。他们还在好奇,韩子瞻究竟是什么时候转的性。
救人不说,还决定教人,就是不知道这个孩子究竟是福是祸了。
不过众人不得不承认,韩子瞻技术是真的不错的。至少他们从没见过镇子里其他大夫刷刷几下就把人救活了。
你看那王二,卖包子时逢人就夸,简直吹得天上有地下无。
还有这个马上就当他徒弟的小孩,那晚情况多真吓人啊,现在也眼瞅着见好,活蹦乱跳的。
众人还在暗戳戳想着什么的时候,吉时到了。
老先生摸着他那一把小山羊胡,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到香炉面前,给众人介绍着。
这位老先生从未主持过拜师的仪式,只是按照着自己从前拜师的流程在照葫芦画瓢。前来观礼的没人懂这个,看着他侃侃而谈的样子,都在发自内心的赞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