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絮哭笑不得:“食品站的西瓜本来就是我弄来的。”
李笑梅:“你弄来的,又不是你的,别说了,这么大一个西瓜呢,我们家也吃不掉,正好咱们两家分分。”
江絮:“……”
别说,不但是她弄来的,也是她的。
江絮知道李笑梅是不好意思平时总是收她的东西,所以偶尔总是拿些东西过来回礼,于是说:“行吧,我也不跟你客气,不过我和秦敛才两个人,哪里吃得掉这么多,我切一半还你,不然吃不了还浪费了。”
李笑梅想想倒是没再拒绝。
等李笑梅又抱着四分之一个西瓜回了家,江絮正要关门,就听见楼梯上一阵熟悉的脚步声。
她探头一看,上来的果然是秦敛。
江絮:“你不说下午还加训半小时吗,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秦敛三两步迈上楼梯,擦了把额头上的汗,说:“大舅打电话来,说中央召开了为期五天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已经作出了恢复高考制度的决定。”
江絮愣了下,随即惊喜道:“真的?!”
知道会发生是一回事,听到真的发生却是另外一回事。
此时此刻,江絮的心情简直跟这个时代每一个初次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一样,惊喜,兴奋!
第108章 诸人诸事
接下来的日子, 江絮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中。
不过,该干的事还是要干的。
所幸军区生产连那边已经进入正轨,食品站那边的采购工作对她来说更是不要太轻松。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 宁省军区生产辖内的土质得到了改善, 粮食产量比之前大概上升了十分之一。当然,这还是因为部队出于慎重考虑, 并没有一下子大规模推开江絮他们制定的肥水方案, 而是把土地分成了五个区域, 一点一点地试验推广。
尽管如此, 十分之一的产量提升, 也已经让生产连的战士们喜出望外了。
别看只是十分之一, 但是土地面积大啊,总量算起来可真是不少了。
军区后勤部更是乐开了花,这可不是向上争取的拨款,这可是实打实自家兜里多出来的粮食。不用费劲唇舌向上面争取, 也不用付出额外的劳动和付出, 相当于平白赚了这么多。而且,这还不是上限,等整个军区辖下的土地都推广开这个科学种地的方案后, 不说增长三分之一, 至少总量增长五分之一, 还是很有希望的。
兜里有粮, 心里不慌。
这一年来, 宁省军区后勤部真是日子明显的好过了不少, 相对的, 战士们的伙食标准也提升了不少。
更不要说,这个数据报上去以后, 其他军区投来的羡慕嫉妒眼光,让人多么的舒爽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安县的农技员给予了军区生产连非常大的帮助。
江絮一开始是推荐孙茂才和江柏来生产连的,但是孙茂才身为农技员,毕竟有自己的职责,不可能一直待在军区,于是后面就只能请安县之前参与过科学种地方案实施的农技员轮流地过来帮忙。
倒是江柏,因为本身没有工作,而军区这边给予的补助明显要比在家种地得到的多,于是干脆就一直留在了生产连。
他虽然基础知识不算扎实,但是好在也算是从小跟土地打交道的,而且之前江絮在红星公社乃至安县推广科学种地的时候,他也没少跟着帮忙,耳濡目染的,自然学得要比旁人更快更系统。
而且他这个人虽然不是那种聪明灵活的,但是却特别的踏实勤奋,属于特别能吃苦的类型。
在生产连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他白天跟农技员、生产连的战士一起试验、种地,晚上则偷偷捧着江絮帮他单独整理的资料苦读,可以说比江絮这个准备参加高考的还要勤奋用功。
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多的实践加苦读,明显成效显著,现在江柏几乎已经是宁省军区生产连的技术扛把子了。
宁省军区自然也不愿放过这样的人才,在知道江柏并没有工作后,直接就给他在生产连安排了个技术员的工作,算是正式吸纳他进军区。考虑到长期两地分居不利于家庭和谐,两个月前,蔡文丽带着两个孩子也来了宁省军区,现在在生产连的食堂里面做打杂的临时工,孩子也转学进了军区小学。
虽然只是在部队食堂当个摘菜洗碗的临时工,但是蔡文丽显然对现在的生活已经非常满意了。
她之前还有些嫉妒江柳能在公社供销社工作,哪知道自家男人一下子居然到了省里工作,还当上了技术员。
换了从前,她就是做梦也不敢做这么大啊。
要知道,在他们这些小堰大队社员的眼里,在公社上班那就已经是光宗耀祖值得晚上偷偷上山给祖宗烧香的大事了,像大舅项信达那样能在县里供销社上班的,那就是祖坟冒青烟了,要说去市里……没有人敢想这么大,更不要说省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