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是后话。
而这一天傍晚,公社大院食堂里,公社班子几个领导诧异地发现,今天食堂居然不声不响地加菜了。
看着餐桌上鲜香扑鼻的红烧鱼,于益诚招招手,把食堂大师傅给喊了过来:“这鱼怎么回事?”
食堂菜色都是固定的,他记得很清楚,今天的菜单里面是没有鱼的,何况,这鱼还不是一般的大。
这么肥的鱼不拿去完成生产指标,居然端到他们的餐桌上来了,这根本就是乱来嘛!
食堂大师傅拿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笑道:“供销社周主任让人送来的,这鱼其实昨天傍晚就送来了,不过那时候咱们这边菜都已经烧好了嘛,我怕做多了浪费就没做,这不今晚减了两个菜,就把鱼给做上了。”
于益诚瞪着盘子里硕大的鱼头,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周和平这是什么意思,这鱼这么肥,是哪个大队鱼塘里的?他们供销社这是工作指标完不成,把主意打到大队池塘去了?这是哪个大队的,小李,你马上去把大队长给我喊过来,这不是乱弹琴嘛!”
“不是不是,于书记您误会了!”大师傅忙解释说,“鱼是供销社的小郑干事亲自送过来的,送来的时候就说了,这是咱们清水溪上游的几个大队从溪里捞的,这不是池塘里的鱼,这是江絮同志亲自去大队采购的。”
听到江絮的名字,于益诚愣了下:“这是江絮采购来的?”
现在公社大院里可没人不知道江絮,大师傅也知道,于书记可是很看重江絮同志的,于是笑着说:“可不是,我听小郑同志说,江絮同志采购了几个驴车的物资呢,把几个老采购员都给比下去了。”
于益诚摇头失笑:“这小姑娘可真是,干到哪里就出彩到哪里啊!”
“既然不是池塘的鱼,那大家吃吧!”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鱼肉,只觉入口特别的鲜嫩美味,于是招呼几个副主任,“吃吃吃,这果然是溪水里自由生长的鱼啊,比池塘里的好吃,没什么泥腥味,非常的鲜美。”
几个副主任原本还以为今天这晚饭要泡汤了,擅自挪用生产指标的鱼嘛,这可不是小事,以于益诚的性格,那肯定是饭都不吃,也要先把事情给查清楚了。
没想到峰回路转,这么肥的鱼居然是大队在溪里捞的,一个个的顿时都捡起筷子,跟着吃了一口,还别说,是真的比池塘的鱼好吃,鲜得人吞舌头。
“这确实不是池塘的鱼啊,池塘的鱼养不出这种鲜味。”
“这位江絮同志确实是个能力很强的同志,于书记啊,你这看人的眼光咱们确实是比不上,谁能想到呢,那么一个娇娇弱弱的小姑娘,居然这么能干,书记你可真是慧眼识英才啊!”
于益诚失笑:“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人都被供销社给弄走了。所幸啊,听说这丫头没把地里的事儿放下,最近领着好几个大队在搞试验田,希望能尽快出成果啊!”
一位副主任吃着鱼感叹道:“这溪里的鱼居然能长这么好,要是池塘里的鱼也能长这么肥这么好,那就好了啊!”
于益诚眉心一动,点头道:“如果池塘的鱼都能养成这样,那至少咱们公社的老百姓就都能时不时吃到鱼了。不过难啊,鱼食就是个最大的问题。”
另一位副主任异想天开道:“既然江絮同志能搞化肥,那是不是让她也搞一搞鱼饲料?”
于益诚无语道:“化肥和鱼饲料那能是一回事吗?把化肥搞好,帮着大队社员把粮食产量搞上去,我就高兴了。”
不管怎么说,能吃到这么鲜美的鱼,公社大院里的人都还是很高兴。
这可不止领导桌上有,其他人桌上也是有的。
于是几乎整个公社大院的人都知道了,江絮同志去了供销社以后,头一个月就干得分外出色!
而这时候,干得分外出色的江絮同志已经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小堰大队。刚进村口,就被大队长王建国叫住了:“江絮同志,有你的一封信,军区寄过来的。”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鼓鼓囊囊的信封递给江絮,难掩好奇问:“你这什么时候交上军区的朋友啦?”
江絮接过信封,笑道:“嗯,偶然认识的一个朋友。”
第54章 变化
虽说其实过去也没多久, 但是小堰大队的人已经迅速地接受了江絮从村里有名的又懒又作的闺女,成了同样村里有名的能干人的转变。尤其是江月的事情爆发以后,很多人回忆起来都发现, 之前江絮那些作吃作喝、刁蛮任性的传闻, 倒是有不少其实源头是江月。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对照江月举报江絮的事,明明江月自己干了坏事, 但是她居然倒打一耙, 反倒去革委会举报江絮, 不少人都觉得, 江月既然能干出这样的事情, 那么原先散播的那些关于江絮的传言, 多半也是她造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