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无完人,即便身为领导,也不可能做到事事完美。
所以,大家有的时候抱怨归抱怨,基本上还都是认同顾主任算是一个好领导。
赵奎自然也知道这一点。
他以前仗着自己有两把刷子,没少在顾主任跟前没大没小,以前顾主任也不会跟他计较。
当然更不会像刚才那样说出这么严厉的话。
这种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一旦出口,就证明着在顾主任的心里,他赵奎差不多已经被排除在自己人圈外了。
赵奎有些后悔。
却拉不下脸来说软话。
大家一见这样,纷纷过来劝解。
有人来拉赵奎,说让他多理解顾主任,毕竟下个月的技术比武大会,好几个部门都要参与。大家的压力都很大。
顾主任这样让大家提前练习,也是为了科室好。
有人低声劝顾主任,说赵奎的性格就是这样,嘴硬的跟石头一样。让顾主任看在两个人多年上下级的份儿上,不要太往心里去。
连孟莹都跟着过去劝说了。
只有林翠站在原地没有动。
她一点儿都不看好赵奎。
当然,并不是因为对方针对她。
实际上,林翠来化工厂之前早就有心理准备了。
作为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而当一个人在某方面特别优秀的时候,被别人妒忌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有的人会把妒忌藏在心里,伺机给你下绊子,或者背后捅你一刀。
有的人,心里藏不住事儿,会把妒忌写在脸上。
赵奎就是后一种人。
相比较而言,林翠还觉得像赵奎这种人,更好对付一些。
刚才的小小冲突,是发生于顾主任和赵奎之间的,除了当事人自己想通,其他人怎么劝都是没有用的。
如果顾主任真的不想再容忍赵奎,把他调离宣传科,甚至下放到车间里当工人,那也是赵奎自找的。
赵奎这样的性格,也该受一些教训了。
大家的劝说声还在继续,林翠已经坐下来,默默地复习笔记了。
因为其他人都还没有走,而且今天又是这样的特殊情况,林翠自己也不好就这样走了。同样的,她也不想虚度光阴。
下午在车间里学了许多生产知识,林翠把要点都记录在笔记本上了,正好趁此机会再看一遍。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
复习的次数越多,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越好。
看着看着,林翠就完全投入进去,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直到胳膊被人轻轻推了一下。
转头一看,原来是孟莹。
孟莹圆圆的眼睛里都是关切,提醒林翠,“林翠,下班儿了,赶紧走吧。你不是还要骑车回村吗?”
林翠这才恍然发觉,不知不觉自己原来学习太入迷了。
转脸一看,外面的天色已经昏暗下来。
看来刚才大家没少花时间劝说呀。
这会儿,办公室里就剩下她和孟莹两个人了。
林翠于是站起来,一边收拾东西打算下班,一边问孟莹刚才的事情的最后结果是怎么样的。
孟莹摇摇头,“没什么结果,就这样儿呗。!其实赵哥和顾主任之前两人没少顶着。”
林翠有些诧异,“也就是说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了?”
孟莹点点头,又摇摇头。
“类似的情况不止一次,不过没有哪一次像今天这样严重的。”
那,林翠就大概明白了。
说到底还是她的出现打破了顾主任和赵奎之间的那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绝对不是夸张。
赵奎应该是有些真本事在身上的,顾主任在工作上依赖他,希望他为自己的科室带来绩效。
而赵奎呢?
也希望和顾主任打好关系,对顾主任有依赖。
毕竟对方是领导,以后的升职啊,涨工资啊都需要靠顾主任。
两个人相互依存的关系大概有些年头了。
只是现在林翠来了,顾主任有了第二选择。
赵奎这会就有点儿急了,生怕自己的地位不保。
这也是人之常情。
林翠能理解。
但是,赵奎做的不对的地方在于他太着急了。
其实对于顾主任来说,科室里有两个骨干,绝对是一件好事,要比只有一个骨干更加保险。
不是有那么一个词吗?
独木难支。
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赵奎应该拿出比以前更认真的态度,好好工作。
甚至,他可以来找林翠,两个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吗?
可惜赵奎却选择了鼠肚鸡肠,选择了当场发难,将了顾主任一军。
现在林翠对顾主任只能说是表面的了解,不知道顾主任心里对这件事到底介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