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还有一个冷库,每到夏天,就会生产红豆冰棍、绿豆冰棍,和最便宜的糖水冰棍。
“有啊,夏天卖冰棍的人,他们的冰棍就是去食品厂批发的。”姜利海不明白自己妹妹为什么突然提到食品厂。
姜丽云道:“哥,我有个小目标,那就是买下镇上的食品厂。”
姜利海一头雾水,觉得自己妹妹莫名其妙。
买下食品厂?这不是开玩笑吗?
姜丽云道:“当然,我现在买不起,可以先租用……”
之前姜丽云不打算插手孙金山他们收鸡卖去上海的事情,毕竟在鸡肉价格没那么低的情况下,这么做其实赚得不多。
可能都没有她摆摊赚得多。
但现在……收了鸡之后卖去上海,为什么要卖活鸡?
他们这边可以加工一下,分割成鸡腿、鸡胸、鸡翅、鸡架等等,然后冷冻出售。
这样运输起来更方便,利润也会更好,还可以在地方上形成产业。
最重要的是……她如果将来想要卖炸鸡卖汉堡,原料有了。
总之做这个,不一定能发财,但应该不会亏钱,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她没有本钱。
但本钱这东西,是可以赚的。
她之前看报纸,看到一些1986年的物价记录。
比如,计划内原油的价格是每吨113元,计划外原油价格,是每吨560元。
这个时期官倒横行,物价其实是有点混乱的。
于是,在1988年3月,上海开始了价格闯关,调整了将近三百种商品的零售价,之后又放开了猪肉、豆制品等副食品的零售价格。
然后,很多东西都开始涨价,猪肉价格涨了百分之七十!
当时还出现了抢购潮……
他们国家太大了,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但姜丽云上辈子听人闲聊,说价格放开之后,一斤装的茅台的价格,从40元涨到了300元。
后来,国家是重新做出了调整的,但1988年的情况确实比较乱,那会儿老百姓把钱全都从银行取出来,买各种东西囤着,谢家就囤了很多盐、火柴、肥皂啥的。
她打算晚点去创业,就是因为知道这些——在物价飞涨还到处有人抢购的情况下,她很难把餐饮生意做好。
但现在想想……这也能让她赚钱?比如囤点东西卖。
姜丽云想了很多,各种念头杂乱地出现在脑海里。
她知道这都是自己的设想,具体怎么做,还是要先规划一下。
接下来几天,她可以写个计划表,梳理一下自己脑海里的想法,把自己记得的东西全都记下来。
最近的报纸,她更是必须好好看。
“丽云,你租冷库干啥?”姜利海忍不住问。
姜丽云笑起来:“也没什么,我就是随便想想……哥,明天你跟着我们去镇上,卖完煎饺之后,我们去买衣服吧。”
她重生后,就一直忙着赚钱,哪怕花钱,也都是为了做生意才花的。
现在又入账一千多,他们可以去买衣服了。
等买完……为了攒钱做本钱,她估计还得紧巴巴过日子。
第52章 毛衣
姜丽云在上个月10号买了三轮车。
一眨眼,时间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
这一个月里,她又买了一辆自行车,但其他开销不多,再加上鸡肉价格下降以及她每天卖十只鸡……
如今姜丽云手上的现金,有一千七百多。
加上刚到手的一千四,她的存款甚至达到了三千一。
可即便如此,给家里人买衣服对她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在二三十年后,买一件衣服穿上几回不喜欢不要了很正常,有些人买了衣服之后,甚至一次都不穿。
对那时候的人来说,衣服是取悦自己的东西。
但这时候的人对衣服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
这时候的人买衣服,那都是奔着穿很多年,甚至穿十年去的!
姜瘸子夫妇的衣服,就都已经穿了不知道多少年。
其实他们家,要说在吃穿上最受委屈的,绝对是姜瘸子夫妇。
他们会把他们认为的好东西,全都留给孩子,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他们睡的是简易的,自己用木板搭的床,床上的被褥缝缝补补脏兮兮的,甚至曾经拆开了做尿布的床单,他们都能缝回去继续用。
姜丽云挺想把他们屋里那些破烂全都扔了,但想到自己屋里也是一堆破烂,她就不吭声了。
这时候的人觉得衣服要穿好几年,是因为衣服的价格相比于工资来说,其实挺贵的。
商店里的的确良衬衫要二三十一件,而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
就连土布都不便宜,这会儿他们村还有很多人会自己用织布机织布,整个织布过程非常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