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第一佞臣(293)

谢恒琢么着,等陆潇那边传回来消息,他就可以顺势向宣景引荐韩峦。

第一百六十七章 以后是要还的

韩峦的老家就在曾经发生过严重蝗灾的宜城,那一年韩峦才五岁,但因为身边的亲人族人死去太多,要不是被刚刚金榜题名的父亲接去了京城,他和母亲可能也会死在那一年,故而韩峦对蝗灾印象十分深刻,蝗灾给百姓带来的伤害也深深刻在韩峦的记忆中。

后来慢慢长大的韩峦学有所成,就花费了数年精力在研究蝗灾上,只是在那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蝗灾,他进行整理的各种应对蝗灾和灾后关于民生民计的安顿方法就被束之高阁。

直到这一次淮都突然爆发蝗灾,韩峦才重新拿出自己多年前整理的文稿献给上面。

只是历史上这位在这场蝗灾中真正力挽狂澜的有功者在当时却被自己的上司抢了功,直到许多年后祝才良倒台,才有一些韩峦的昔日同僚站出来力证当年治理蝗灾的政策是韩峦所出,只是祝才良眼红才将其霸占。

而现在真正身处在这个时代,谢恒看得更加透彻,祝才良只怕是要将这份功劳送到自己主子手上。

可既然他来了,自然就不会再让祝才良和三皇子夺了本属于韩峦的功劳!更别说现在韩峦也算站在自己和将军这边,现在提拔韩峦,那也等于是在为将军培养势力。

就在谢恒等人等待陆潇传讯回来期间,殷稷抵达京城。

这快马回京的速度就是不一般,八百里加急也差不多就是这个速度。

既然殷稷回来了,那婚典的举办也该提上日程。

殷稷和杜家老封君以及韩家父母一起选定了一个良辰吉日,就在半个月后。

时间看似是有些赶,但因为在殷稷还没回京时就已经在准备各种相关事宜,所以再多出半个月的时间已经绰绰有余。

两位新人也都没有意见,他们也都盼望能早日结为连理。

殷稷主张婚事大办,韩家没钱不要紧,他有,但为了不让韩家面上无光,殷稷还特意请旨,让皇帝赏赐些物件。

惠承帝几乎要被殷稷的厚脸皮给逗笑,以往就算是有功臣之女或者地位较高的宗室女成亲,身为皇帝会进行赏赐,那也是要看皇帝的意愿,赏不赏赐那是皇帝决定的,主动要赏赐的殷稷绝对是头一个。

不过惠承帝想着这桩婚事终归是亏待了殷家,自己随便赏赐两件器物,给殷家和韩家做脸,也算是弥补对殷家的亏待。

有了皇帝御赐,这桩婚事就是办得再寒酸也只有让别人羡慕的份儿,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被惠承帝御赐吸引过去,也就不会在乎韩家这边能拿出多少彩礼,能为这场婚事做些什么。

迎娶高门贵女,韩家就是将全部家底儿都掏空也不够。但好在殷家是明理之人,让韩家量力而为即可,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不在乎这一时半刻的虚礼,最主要的是两个孩子彼此真心相待,往后能相濡以沫把日子过好就成。

殷稷的通情达理刷新了韩父对武官的认识,也深深觉得这位殷将军并没有其他人说的那样粗鄙不堪,甚至觉得那些在背后说闲话重伤殷将军的文官实在可耻,日后自己可要与他们都划清界限!

于是耿直的韩父便主动与部分曾在背后说过殷将军闲话的同僚拉开了距离,也就没有注意到他也被这些同僚有意疏远,自然更不会因此而心情不佳。那些人还以为他们有意疏远了韩父对方就会后悔与韩家结亲,结果却没想到人家根本不在意。这些也都是后话。

谢恒作为半个媒人,不仅在婚前筹备婚礼时给了韩峦不少金钱上的支持,让韩峦能尽可能地给殷九思一个盛大隆重的婚礼,还在成婚当天又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一捏就知道不是银子,是银票!

韩峦十分感激谢恒,谢恒却笑着说:“没关系,以后是要还的。”

韩峦还不知道谢恒指的是日后为宣景效力,还当谢恒是在说等他成亲的时候自己包红包出手可不能寒酸,自然一口应下。

此时的韩峦还不知晓,他应下的不是几百、几千两银子的事,而是他后半辈子的做牛做马!等他身居高位之后每每想起来成婚之日谢恒那别有用心的笑,都深深觉得自己是一早就被盯上算计了!只怪当年的他太单纯!

寇越他们也算与韩峦相交一场,也都纷纷受到了邀请,给出了相当丰厚的份子钱。

冯凯很不理解,明明在春猎刚刚认识时他还觉得这个韩峦就是个丝毫不解风情的榆木疙瘩,跟他聊美人他都能扯到诗经上去的那种,最后话题一点点偏到家国大事,就没见过他这么不会聊天的,不是不开口,是一开口就能在短时间内让人完全丧失聊天的欲望。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