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第一佞臣(1608)

丧仪彻底结束后,奔着国不可一日无君,宣景拿着先帝的遗诏,在一众辅政大臣的拥护下登上皇位。

登基大典谢恒肯定不能错过,当即易容以墨三的身份入宫观礼。

这是宣景第二次登上那至高之位,比起第一次,谢恒心里少了忐忑紧张,多了些沉稳从容。但不管怎样,他都由衷骄傲!

宣景帝号昭明,登基第一日便大赦天下。

但这个“大赦天下”与以往不同,以前新帝登基的大赦天下都是全部赦免,比较少见的情况还有死刑犯除外。可宣景却做了改动,不仅死刑犯不可赦免,其他犯罪者也只能依照情况进行减刑,比如服刑期间表现好,三十年可以减刑十五年到二十五年不等。所有涉及减刑的罪犯都要呈报刑部和大理寺进行二次审核。

第八百三十三章 诸事繁多

宣景的举动令一些朝臣和百姓感到不安。

登基都不肯大赦天下,这该不会是个暴君吧?虽然以前看昭明亲王是挺好的,哪怕不苟言笑,但严肃正经的性子没什么不好,特别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这还是好事。可如果他的严肃过头变成严苛,那可就不妙了。

然而很快宣景就用实际行动让所有人了解明君并不是跟没有条件的大赦天下划等号。

免除赋税和徭役也是新帝登基常见的施恩手段。

但玄天帝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施恩程度也不过是免除三年赋税徭役,甚至在宣景之前的三代皇帝只免除了两年赋税和一年徭役。

免得越多,朝廷的损失就越严重,也就相当于皇帝的损失严重。

这几位君王都不愿意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他们可以大赦天下,却不能在利益上有所退让。

然而宣景却直接免除五年赋税徭役,甚至对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予以经济支援。

朝廷国库充盈,谢恒又将许多产业送给朝廷,这些本来就是他打算在宣景登基时作为礼物赠送的。

单单是谢恒的这些产业每年所带来的收益都抵得上玄天帝国整年的税收。至少凭着这些产业养活玄天帝国的所有军队都不是问题,常规的开销也都足够。

送产业是以语山居的名义,为表嘉奖,宣景送了语山居手书的牌匾,还封语山居大掌柜秦谨和二掌柜谢恒为朝廷客卿。

一次封了两个人让满朝文武有些意外,他们还以为最多就只有秦谨受封,没想到连二掌柜也被封为客卿,不过这也正能说明陛下对语山居的看重。

不少人都觉得语山居有远见有魄力、格局大手段高,那么多能赚到盆满钵满的产业说送就能送出去!虽然也换来了皇家的看重和维护,但那么多的银子搁谁不得肉痛犹豫,这语山居倒是痛快得很!

但从此语山居与朝廷有了挂连,往后的生意肯定更加顺遂通畅。

之前不少宗门、世家都想跟语山居合作,递过来的橄榄枝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但语山居就是一直保持中立,谁的忙也不帮,谁的账也不买,现在他们倒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新君表了忠心。而且新陛下接下了这份忠心。

如今众人也终于知晓,人家语山居不是不站队,而是只站新君的队,新君一登基,语山居表忠心比谁都快!

新帝励精图治,在政治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又推出一系列新法新政。

政治、军事、农业,都得到了很大变动。

一年后,朝局彻底稳定,宣景的帝位也无比稳固,再无人能撼动。

宣景给宣承选了一块封地将人打发出京城。

宣承没有半点反抗地接受了。

在他看来这也是最好的安排,京中他已经待不下去,夺嫡失败的皇子,往往都只有死路一条,宣景能留他一命已经是宽宏大量。

这一次宣承难得聪明了一回,他没以为宣景留他性命是因为天统帝临终前的交代,他知道以宣景那样的性子,如果真想要他的命,就算有父皇保他也不行。

这时候宣承也终于明白,从始至终,宣景都没有真的当他是竞争对手,宣景一直以来敌对的都是那些支持他的朝臣,是他的外家,而他本身,从来没有被宣景看在眼里过。

临走前,宣承约高文到酒楼,他问高文愿不愿意跟他一起走。

高文淡淡拒绝。

宣承没有气急败坏,只是还算平静地点点头,“你不跟我走是对的,我现在只是个无权无势的王爷,封地远在千里之外,还不是多好的地方,你跟着我去一身本事无处施展,只能被埋没。留在京城也好,皇兄他任人唯贤,你有本事,早晚能得到重用。说不定将来也能被封个将军,前途无量。”说完就起身准备出去。

宣承刚走到门口打开门,身后传来高文的声音,还是那么的平稳冷静,如高文过去和他说的每一句话一样的语气:“我从来没有喜欢过你。一切都是一场算计。”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