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霁楼摸着靠背椅底下的划痕,小时候他跟着他哥第一次来九叔公家,特别紧张,他怕九叔公也和别人一样不喜欢他,他随身有一把小刀,藏在袖子里面,吓唬那些作弄自己的人用的,但是九叔公自始至终都没有露出那种嫌弃的眼神,还把柜子深处藏了很久的柿子饼拿出来招待他们兄弟俩,和别人光给哥哥不一样,九叔公把东西递到他的手上,意思是也有他的一份。
他到现在都记得那层裹着潮湿的茶叶味的糖霜味道。
于是他掏出小刀,偷偷在这张靠背椅的底下,划了个“十”字,意思是刀有了鞘,不能再乱对着人了。
后来他真的再没用过,直到昨天用它来切月饼,很甜的一种东西。
严霁楼伸手向下探去,椅背后面那个“十”字还在,像是一道疤,轻轻硌着他的指尖。
“霁楼,我的话你回去好好想想,想通了再告诉我不迟。”
中秋刚过不久,头顶的月亮依旧明亮皎洁,严霁楼抬头深深望了它一眼,忽然觉得那光有些刺眼。
绿腰提着灯出来,看自己串好后挂在房檐底下晾晒的柿子。
月光如水,中庭的黑影静静缩成一团,像是只走丢的小动物,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严霁楼,正搬来椅子坐在月亮底下。
“你在干什么?”绿腰问。
严霁楼抬头,露出一点笑,像是才从某个梦里醒过来,脸上有一种怀旧的况味。
绿腰觉得这笑既幽怨,又有点孩子气,是她没有见过的样子。
她抬头看向那虽然不圆满,但是依旧硕大明亮的月亮,忽然想起他教给自己的一句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这是思乡之情。”她像一个庸医那样点出他的症结。
严霁楼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从椅子上站起来,“我应该多给你教点东西的。”
第56章
九月二十四这天, 贡院门前张榜,乡试的结果出来了。
“中了中了!”
严霁楼中了解元的消息,一早传回村里, 就引得阖村沸腾,村口连着放了几挂鞭炮,比过年还热闹,引得绿腰家里一早上就没静下来过,走了这个来了那个,跟开了流水席似的。
先是老族长送了羊,后面邻居家又捉鸡的捉鸡, 宰鸭的宰鸭, 连之前因为修水渠和他们有过过节的表嫂, 也抱着一对大鹅过来。
“哎呀, 从前的事是我们不好,我给你赔罪了。”
绿腰没工夫跟她计较, 严霁楼设计水渠绕开他们家地, 仇当场就报了,现在再提这些, 也挺没劲的。
这位素来是个抠门的, 看她怀里那对大鹅, 又白又肥,看来是大出血了。
严霁楼倒是很敏锐,以为她还想在那个水渠的事上做文章, 没想到这回妇人啥也没干, 放下鹅就跑了, 大约是现在看严家现在有了出头之日,怕遭到报复。
绿腰很无奈, 不知道拿这些鸡鸭鹅都咋办,严霁楼蹲在一旁,怀里抱着只大公鸡,专心拔鸡尾巴上的毛。
听见绿腰问话,他漫不经心地说:“留着慢慢吃,吃不了就养起来。”
绿腰嫌弃道:“养这些干啥,家禽乱刨乱拉,容易把院子弄得脏的。”
严霁楼笑道:“拔毛啊。”
说着顽劣地从鸡脖子上拽下一根翎羽,那鸡要逃走,被他给按住了。
绿腰看他,这么大的人了还和公鸡玩儿,前段时间那种稳重淡漠的样子不知道哪里去了,遂忍不住说教道:“叔叔现在是举人老爷了,怎么还跟个小孩子样的,叫人看见了,说出不好的话来,影响仕途。”
严霁楼垂着眼睛,耐心聆听她的教导,仰起脸来,唇边挂着微笑,“嫂嫂这是要给人当妈呢。”
绿腰冷哼一声,她生性就是这样,和人不熟的时候一句话都不多说,甚至被别人以为冷漠,一旦熟悉了,就不由自主操起心来,其实她也不想这样。
“好吧,我不管你了。”绿腰扭头就走。
这时镇上派人来了,说是请严霁楼去书院,杜老爷办了庆功宴。
严霁楼放下公鸡,把鸡毛拢在袖子里,绿腰没注意这一点,只是看他还穿着那身家常的黑色短打,竟然就打算那么去,于是叫住他,“你先换身衣服,镇上去的估计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讲究是不行的。”
严霁楼脸上露出得逞的笑,不是不管他了么?
不过还是听话回去,乖乖从箱子里面翻出好几套衣裳,捧着站在门口,远远问她,“嫂嫂帮我看看,穿哪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