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纵使之前柳滇借口要给边关粮饷,所以才拿不出银子去赈灾,可皇帝却还是抠抠搜搜,只愿给出十万两银子和堆积在粮仓里发霉了的陈米。
“陆爱卿来了?”
每次沈听肆单独进宫都能带来一些“好消息”,因此皇帝见到沈听肆的时候格外的高兴。
沈听肆恭敬的拜了拜,“微臣此次前来是有个噩耗想要禀告陛下。”
“噩耗”两个字被他咬的格外的重。
皇帝瞬间来了兴趣,“哦?”
沈听肆面无表情的开口,“贺州雪灾严重,不少百姓因为无粮而抢夺了押解流放犯人的队伍,解汿在流民的争抢之中,不幸殁故了。”
“哦……”皇帝笑的牙不见齿,“这还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呢,辛苦陆爱卿了。”
皇帝始终不愿意给边关粮饷,就是因为解汿还活着,他担心那些兵蛮子们吃饱了,就会投靠解汿,从而对他这个皇帝不利。
如今解汿一死,他便可以真正的高枕无忧了。
皇帝哈哈大笑,无比兴奋。
沈听肆趁机开口,“老将军老谋深算,经验丰富,不如陛下多派发些粮饷,如此一来,彻底的拿下匈奴,也是指日可待了。”
他贪墨来的银子虽多,可大部分都用于赈灾了,居庸关的将士们还是在勒紧裤腰带上战场。
然而,听到这话的皇帝笑声戛然一止,他似是有些疑惑,“粮饷?朕不是已经给了吗?”
第16章
沈听肆走出御书房,雪已经停了些,可殿门前长长的宫道上,早已经被皑皑的白雪覆盖。
天空飞鸟已尽,朔风呼啸中,只剩满目的银白。
沈听肆一步一步踏上去,留下一连串清晰的脚印。
天气越发的冷了,雪也越下越大,但送往边关的粮饷,却始终见不到半点影子。
皇帝年纪越大,性子越发多疑,即便名义上的解汿已经死去,镇北军彻底的失去了它的领军之人,可皇帝却依旧不放心。
那群抛头颅,洒热血,无畏悍死,将生命奉献给边关的将士们,从始至终都被他们所信任的君主所怀疑。
镇北军骁勇善战,就如同沈听肆所言,只要有足够的粮饷,他们势必可以一举将匈奴歼灭。
可皇帝却不愿看到这样的事实存在。
在他看来,一旦匈奴被灭,镇北军十数万的兵马,会在顷刻之间成为他的心腹大患。
但凡镇北军有任何一个将领心有异变,带着军队南下直逼京都,纵观朝堂上下,都找不出任何一个能够抵御的人来。
所以皇帝宁愿让他们饿着肚子,让他们在饥寒交迫中和匈奴打个有来有回。
且最好是两败俱伤,双方皆损失惨重。
只有这样,皇帝屁股底下那个龙椅才能够坐得稳固。
他才会高枕无忧。
沈听肆一路走到出了宫门的角楼,侍卫才牵着沈听肆的马车走了过来。
“天越发的冷了,天寒地冻的,主子还是要多注意保暖。”念羽手里捧着一件黑色的大氅,絮絮叨叨的说着话。
念羽是念双的同门师弟,比起念双,功夫要弱上许多,但是念羽的医术却更加的出类拔萃。
师兄弟二人细细来说,其实并不属于朝堂。
他们是隐居山林,不问俗世的世外师门。
当年,老镇北侯身死,太子被废,奸相陆漻的臭名远昭。
念双作为掌门继承人,自然也是要闯入相府,刺杀陆漻,还天下太平的。
可那一天晚上,念双终究还是没有动手。
除了原本的陆漻和念双,没有人知道当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或许是陆漻有意不想让人知道事实的真相,对于那一晚的记忆格外的模糊。
即便沈听肆接收了陆漻过去所有的记忆,却依旧对此一无所知。
而9999捕捉的是世界大致的走向,剧情只描写了陆漻是如何作为一个奸相坏事做尽的,至于念双如何来到他身边,根本没有做任何的交代。
但从那一晚开始,那个游走江湖,崇尚自由的念双,选择了留在陆漻的身边,成为他的下属,供其四处差遣。
自从沈听肆吐血过后,念双便担心的不得了,立马飞鸽传书将自己的师弟念羽给喊了过来,借全部的指望于念羽,希望他能治好沈听肆的病。
但可惜的是,即便是念羽,也对这具破败到了极点的身子无能为力。
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让沈听肆过的舒服一些。
仅此而已。
念双被派出去执行任务,此时陪在沈听肆身边的人就换成了念羽。
作为一名医者,念羽真的很不喜欢看到沈听肆这般不爱惜自己身体的行为。
见沈听肆拧着眉不知在想什么,却并未曾接过大氅的时候,念羽主动将大氅披在了沈听肆的身上,又低声提醒了一句,“主子,外头天冷,还是快些到马车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