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韩春丽自己一个人留在谢东阳的老家三石桥村,一边照顾两个孩子,一边学着种菜、养猪、养鸡。
这些苦她都能吃,但是,她毕竟是个外地人,老公不在家,家里也没个长辈,孤零零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住在老家,有时候真的特别孤单无助。
但是她也知道,丈夫一个人在外面打拼,要养活他们一家四口,其实也很辛苦,而且因为工作原因,白天几乎没有时间给她打电话,只能等晚上,游客都休息了,没人再找他这个导游,才能给老婆打个电话。
有时候太晚了,孩子们都睡着了,想看孩子,也只能看到趴在床上呼呼大睡的两头小猪猪。
韩春丽仔细把今天开会的时候,村长说的那些话,跟谢东阳又说了一遍。
听说岩寨那边已经开始动工,准备建一个疗养中心,谢东阳立刻心跳加速起来。
“丽丽,等这个团明晚回去,后天我就请假回去!”
“如果这个疗养中心,真能搞起来的话,咱们做导游,说不定以后还能有两份收入呢。”
“你想想,做导游有一份工资,要是咱们团里,恰好有快要退休的老人,咱们给疗养中心带客户过去,应该也会有提成可以拿的吧?”
韩春丽楞了一下,眼泪唰的一下就落下来了。
她还记得,以前刚认识的时候,谢东阳脾气比较直,最讨厌的就是那种故意带客人去店里消费赚差价的,就因为他这臭脾气,旅行社都不敢让他带什么购物团,怕血本无归,只能让他去带那种没什么油水的旅行团。
从什么时候开始,丈夫为了养活这个家,连自己一直坚守的底线都放弃了呢?
“东阳,回家吧,咱给合作社带团去!”
听说村里马上还要办一个幼托班,等老公回来了,她可以把两个孩子都送到幼托班去,到时候夫妻俩一起工作,挣的钱,养活他们一家四口总没问题。
结婚五年,一直都是老公在为她和孩子遮风挡雨。
这一次,换她来守护老公的梦想!
第124章
几天后, 谢东阳和韩春丽夫妻俩,参加了章家村农业合作社第三批技能培训班。
岩寨景区才刚起步,疗养中心也至少要到两年以后, 才能正式开门迎客。
但夫妻俩商量了一下, 还是决定趁着合作社这次大批招人,现在就留下来!
回家后,除了去村委报了个名之外,谢东阳就骑着老婆的电瓶车,到章家村跑了好几趟, 找以前的同学打听这个合作社的事情。
打听出来的结果,居然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谢东阳和老婆算过一笔账, 他现在一个人在外面做导游, 每个月运气好的时候, 收入勉强能过万,运气不好, 一个月只拿基本工资的时候也有。
导游的收入实在太不稳定了,尤其是一个不想坑游客的导游。
这两年他在外面工作,每个月去掉自己的花销, 几乎把剩下的钱,全部给了老婆, 现在身上是一分钱存款都没有。
他知道老婆身上也没有存款,毕竟, 养两个孩子的开销实在太大了。
怪他们当初太贪心了, 已经有了大儿子,又想要个小棉袄。
儿女双全固然让人开心, 但家里养着两只吞金兽,也实在是让这对没有长辈帮衬的小夫妻, 差点穷得快吃土了。
谢东阳决定留在老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打听到,章家村那些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不管是里面的员工,还是种植户,去年和今年都赚了不少钱。
他们家还有几亩地,之前因为老婆要带两个孩子,谢东阳不想让她太累,就把家里的耕地都给亲戚种了。如果他留在老家的话,今年就可以把这些地收回来,明年跟着合作社一块种紫苏。
按照他打听到的消息,一亩地的紫苏,鲜叶加上干叶,净利润能有个三、四千,他家五亩地,就算三千好了,一茬紫苏就能赚一万五。
一年两茬紫苏,就能赚三万块钱。
有了这三万块钱,他们家的基本生活就有保障了。
他和妻子都是大学毕业,虽然旅游管理专业,跟农业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他打听过,合作社真正从农大科班毕业的,就只有一个姚嘉年,剩下的全都是初中、高中毕业,也没耽误他们跟着九姑婆赚大钱。
这也是谢东阳决定留在老家,跟着九姑婆搞事业的重要原因:这位辈分奇大、年纪却不大的长辈,用人只看能力,不看学历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