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沈玉山喝茶的手微微顿了那么一下,口中后味甘甜的茶水也瞬间变得索然无味。
针对倒是谈不上,单纯的想怼他两句。
作为将他换来这个世界的始作俑者,怼他两句怎么啦?
嗯?
他们两个之间,说是朋友谈不上,但又比朋友之间多了千丝万缕的关联。
所以说,他懂,陈清安也懂。
所以互骂两句没人会当回事。
放下手中的茶盏,沈玉山将四脚兽抱了起来,抓着他的两只前爪各种rua:“怎么,我骂他两句你心疼了。”
本是很随意的一句,他也是张口就来,但一人一虎瞬间都怔愣了一下。
宋迟:“??”
沈玉山:???
他麻了,到底是为什么,这话怎么听怎么怪异。
不过宋迟也不知道实情,帮陈清安说话似乎也无可厚非的。
沈玉山又顺了两下毛,将他放在了垫子上:“我和他....关系比较复杂,骂两句无伤大雅。”
最后,他也只得出了这么个结论。
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尤其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虎子。
宋迟微微惊讶的看着他,半晌,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哦~”
原来如此.....
半转语调的尾音,听得沈玉山微微蹙了蹙眉。
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呢。
他转头,硬生生在那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虎头上,看到了一丝不同寻常意味。
沈玉山摇摇头,可能是赶路有点乏,想岔了。
不再同宋迟说些有的没的,他盘膝坐在船舱内,开始闭目养神。
船只晃晃悠悠的在湖面划了半天,两边错落着的群山在不知不觉中倒退,直到落在后方,天色落幕前总算是靠了岸。
“师尊,前面有个村子。”
青石收好船只,指着前面远处不大的村落。
傍晚时分,天色昏暗,有的人家已经亮起了灯火,村子的半空飘着袅袅炊烟,空气中菜香味萦绕不散。
几人抬脚向村子里走着,青石率先小跑进了村子里,前去询问一二。
沈玉山他们人较多,就慢慢的在后面走着。
半晌,等他们走到村口后,踏着逐渐加深的夜色,青石恰好急匆匆的跑了回来。
“师尊,问好了有几户村民家中都有空房。”
青石给那些村民付了些银钱,村民便同意将空屋子收拾出来,供他们歇脚。
沈玉山点点头,一众人跟着青石走进了村子里。
村路上有诸多的孩童在疯跑着,看到他们时又停下了好奇的观望,来到谈好的村户前,弟子们两人一间,分别进了一排紧挨着的房子,沈玉山则跟着青石来到了村尾。
“师尊,这里还有一间较为宽敞的屋子,您住在这里。”
他点了点头,抬脚走了进去。
里面虽破旧,但院子被收拾的很干净,堂屋还亮着油灯,院中飘着阵阵米香。
片刻,听到动静,一名妇人从厨房探出了脑袋:“来了?快进屋坐着。”
匆忙将灶台上的饭焖上,妇人用围裙擦着手走了出来。
青石对妇人躬身见了个礼:“大娘,这是我师尊,麻烦您了。”
刘大娘咧嘴笑着:“不麻烦不麻烦,谁出门在外都有难处,更何况你们也付了银钱,谈何麻烦。”
第32章 泡久了是会渴
说着她便领着二人向着厨房对面的一间屋子走了过去。
“这是我儿子的房间,他现在不在家,您就安心住着,里面我都收拾好了很干净的。”
沈玉山笑了笑:“多谢大娘。”
刘大娘摆摆手,将门推开露出了屋中的摆设。
“我儿子是个读书人,这些都是他之前临摹的一些书本。”
见沈玉山看向屋中桌子上摆放的书本,刘大娘笑着解释道。
脸上带着一抹自豪的神色。
见二人都进了屋,刘大娘便客气了起来:“你们吃饭了没,屋头做了饭菜,不嫌弃的话我等会给你端来些。”
家里没有其他人,也就一个留守的刘大娘,据闻他儿子十年寒窗苦读,一路考到了京城去,现在也不在家。
早年丧夫,是她一个人将儿子拉扯大的。
这其中就又多了些许心酸,沈玉山不好拒绝便点头:“那就谢过大娘了。”
待大娘离开后,沈玉山交代青石:“走时,给大娘多留一些银钱。”
这个时代,供孩子读书远比后世要艰难的多,能将人供到进京赶考的阶段,想必也是吃过不少苦。
青石点头应下。
片刻后,刘大娘端着一碗白米饭,和一份炒青菜送了过来,盘子上还放着自己腌的一小碟腌菜。
刘大娘也没多待,只让他吃着等会她再来收拾碗筷。
平日里她也是不会吃的这么好,只是恰好下米时青石找来,又付了些银钱,她就多下了些米,索性将先前的大米清汤改成了白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