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前他们就来到了一座面积很小的海岛上,岛的四周停满了渔船,岛上的房屋破破烂烂,有女子在岸边晾晒修补鱼网,鱼腥味大到冲鼻子。
船老大见客人都皱着眉头,没人再提登岛的事,便笑道,“怎么样,受不了这股味儿吧?我就说你们在岸上老实待着就好,做什么非得出海呢,打渔有什么好看的。”
林海皱眉摇头,“老哥此言差矣,行万里路尤胜读万卷书,若非亲眼目睹,又怎知这世间百态呢。”
船老大是个五十出头,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林海文绉绉的回答让他猛翻白眼,摆手道,
“我说不过你们这些读书人,反正你们出钱,我们出力,只要别作死,想怎么着都行。现在,要登岛吗?”
林海先是摇头,复又叫来林生,对他嘱咐道,“我们就不登岛了,不过也不能白惊扰此地百姓一回,你跟船工乘小船登岛,不拘什么买点子回来,也算留个纪念。”
黛玉在一旁插话,“林生叔去问问他们有没有漂亮的海螺贝壳,多买些回来既能当摆件又能打首饰,我要送给姊妹玩儿。”
林生答应着去找船工,船老大吩咐人好生跟着,回来时脸色便好了许多,语气也不再生硬了,对林海拱手道,
“恕小人眼拙,没想到大人是个讲究人,我替岛上的渔民先谢过了。”
林海笑着还礼,“老哥客气了,这不值什么,我们也要带些土仪回去,两相便宜的事。”
第33章 第三十三章
接下来的几个零星海岛同样是破旧不堪, 气味感人,无景可观。
以富贵人家的挑剔,是万不可能登上这种地方的, 只好每过一处都买些海产聊表心意。
在天黑前他们来到了海岸附近规模最大的海岛, 这个海岛有条陆脊与陆地相连, 每当落潮就会显露出来供人通行, 涨潮时又会隐没在波涛之中。
因有此奇异之处, 这座岛被称为小方丈, 是到登州游览时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岛上不仅有客栈码头, 还有很多名人留下的古迹。
林海早派下人提前打点好了客栈房间, 客栈建在海边的一处岩壁之上, 坐在露台上边欣赏日落熔金边享用海鲜大餐,林海和贾敏诗兴大发, 连出了几首佳作。
二叔和张绘张绎虽不擅长此道,也能应和几句出来,只有孔观主黛玉和乐小安面面相觑,一句也说不出来。
当晚全家早早睡了,打算养足了精神第二天起来看海上日出,黛玉醒时天还黑着, 已经能听到街道上行人车辆来往的声音了。
黛玉任奶娘为自己梳洗,又让和慧去打听为何岛上的人会起得这么早。
和慧不多时就提着食盒回来, 对黛玉笑道, “太太让姑娘快些吃早饭, 出海的渔船日出后就能回来, 码头有热闹的渔市,等潮水退了还要去露出的陆脊那里玩儿。”
黛玉探头看食盒里的早膳, 有海鲜粥,有虾馅的蒸饺,有凉拌的瑶柱海葡萄,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看着十分可爱。
她正吃着早饭,天却猛的黑沉下来,连蜡烛的光线都微弱了几分,奶娘张手把黛玉护在怀里,几个丫头都快吓傻了。
黑暗很快过去,林海推门进来,见一屋子女子惊魂不定,只有自家闺女神色自若的吃虾饺。
林海笑道,“知道为何天会突然黑一阵子么?”
黛玉点头,咽下嘴里的食物才开口,“这是天亮前的至暗时刻,太阳马上就要出来了。”
林海赞许的点头,上前抱起女儿,边向外走边说道,“在日出时第一缕光线会投到地面上,因此才导致天空突然昏暗下来,之后就是日出东方大放光明之时,因此这第一缕光线也被称之为‘曙光’。”
黛玉上辈子学过自然科学,自然了解天亮前为何会黑上一阵,没想到古人对这一现象早有研究,还起了如此唯美的名字,难怪总有人说现代科学的很多东西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父女俩到露台时阳光已经从海天相连处泄出,一轮红日从海中冉冉而出,难解难分片刻后再一跃而起,将目之所及都铺上了金粉。
如此壮丽的景色让人久久无法成言,只能呆呆的领受自然的伟力,直到客栈老板前来提醒他们渔船已经回港,鱼市就要开始了,他们才回过神来。
走在街道上,几人还在回味令人震撼的美景,就算是打小生活在蓬莱,早已看惯日出的二叔父子,也是每看一次都会生出不同的触动。
等临近码头时,看到千帆归航的场面,又是另外一番体会了。
有早回来的渔船已经把收获卸了下来,看到林海一行人穿着不俗,就大声向他们做起推销。